林小风愤慨地一掌击在斑驳的案几上,尘埃瞬时飞舞起来,形成一圈圈历史的涟漪。他紧蹙的眉宇之间结成了一座峻峭的山疙瘩,语调中蕴含着铁石般的决绝:“就这样张贴出去,毋庸更改!”
旁边的侍女瞪圆了她那双皎洁如星辰的眼眸,凝视着纸上跃动的词句,仿佛被吸入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
然而,当她的目光触及到末端那两条倔强的横线时,眼神中闪过一抹迷雾般的困惑,恰似朦胧月夜下的湖面,波纹荡漾,难寻真相。
侍女熟练地将这份饱含悬念的纸页恭谨地贴在大厅的墙壁上,紧接着又迅疾抄录了一份,身影轻盈地飘上二楼,转瞬间消失在木质楼梯的转折之处。
楼下的文人雅士们纷纷聚焦过来,他们如同品茶论道一般细细品味刚挂出的那首《饮酒》词,赞许之声如同泉水叮咚,络绎不绝。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捻须赞叹:“此词真乃天工开物,措辞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毫无雕琢痕迹;其所绘景致,朴素而质感十足,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沉浸于诗境之美,不能自拔。”
另一位年轻的书生随声附和,眼中闪烁着激赏之色:“此词韵律抑扬顿挫,情景交融,情感饱满,若将其化为丝竹之音,必将成为一首绕梁三日、韵味无穷的佳曲,诚邀陆姑娘以其娴熟的音律为之吟唱。”
人群中开始泛起阵阵涟漪,疑问声纷至沓来:“可是·······为何这词缺少了两句?”、“没错,感觉缺了两句,整体显得不够圆满。”讨论的声音逐渐高涨。
在这嘈杂之中,吴仙逸的脸色亦变得略显苍白,内心涌动着狐疑,他一边听着李海华不断的揣测,一边死死盯着墙上的未竟之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忽地,一道灵光在吴仙逸的眼底闪过,他悄悄靠近李海华耳畔,低声道:“公子,此词虽情感炽热,内藏哀怨,却与林小风平时的笔锋迥异。尤其是那缺失的两句,使我怀疑它可能并非出自林小风的手笔,而是抄袭之嫌。”
李海华闻此观点,面色骤变,重新审视墙上的词句,片刻之后,点头赞同:“确实有蹊跷,很可能真是如此!”
这时,吴仙逸毅然站了出来,正面质询林小风:“林大人,这首词无疑堪称罕世珍品,鄙人佩服至极。但请问,为何末尾刻意留白,欠奉两句?另外,那两道横线,究竟寓含何种深意?”
整个宴会上的嘉宾皆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屏息以待答案的揭晓。
林小风则早已胸有成算,面对质疑,他面容平静,嘴角勾勒出一抹从容的笑意:“鄙人创作此词之时,灵感如山涧瀑布倾泻,势不可挡,坚信此词足以独领风骚。今日之举,却是有意避其锋芒,特留下这两句,寄望与诸位才子共研其妙。”
他进一步阐明:“如果哪位能够添补这两句,使得整首词浑然一体,本人不仅愿意屈居人后,还将亲自举荐此人给太子殿下。至于这两道横线,权且当作一张智慧的答卷,诸君如有佳句,敬请题写其上。”
在座之人听罢,皆豁然开朗,先前对林小风的猜疑随之烟消云散。一名书生遥遥拱手致意:“林大人此举既显高尚气节,又激励人心,在下深感敬佩。”
另一名宾客更是由衷感慨:“我之前对林大人多有误解,如今才明白自己的眼光局限,真是羞愧万分。”
林小风则摆出宽宏大度的姿态,挥手示意众人无需在意:“我辈读书人,当遇难题而不惧,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自我。你们每一位都是靖江国未来繁荣的种子,我愿与你们同舟共济,共同历练成长。”
一番话语落地,全场氛围更加和谐,人们对于林小风的智谋与气度均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场围绕诗词的较量,至此已不仅仅是才学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