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都市言情>中和之道> 第104章 工业的尽头是美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工业的尽头是美学(1 / 2)

卢化电芯工厂并非郭兴所参观的第一家电芯工厂,却是让他最一目了然的。

极度洁净的场地,整齐划一的各种产线、车间和自动机器人,构成了一种线条分明、逻辑严谨的工业美学场景。

他曾听到过一个说法:外形好看的飞机,性能多半不会差。

对于工厂,也是如此。

让人赏心悦目的工厂,效率多半不会低。

工业的尽头其实是美学。

跟着工厂负责人的脚步,郭兴四人缓缓来到搅拌车间。

搅拌就是将活性材料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这是电池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因此,这道工序十分重要,它质量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池的质量和成品合格率。

而且这道工序工艺流程复杂,对原料配比,混料步骤,搅拌时间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搅拌车间对粉尘的控制非常严格,相当于医药级别。

郭兴在车间外驻足一会儿,感慨道:“当年我们刚开始决定干锂动力电池的时候,哪敢去想,有朝一日可以干这个啊......”

李柘一也点了点头:“是啊,当时我们就只有铜箔和隔膜,前面这些工序都是跟合作方合作,投入太大,要求太高,那个时候根本干不了。”

“多亏你的那些老关系,否则,他们怎么会理会我们这样一家初创企业。”郭兴由衷地说。

他并不是奉承李柘一,他也用不上。

但是,他知道李柘一的重要性。

李柘一微微一笑,抿了抿嘴,眨了眨那双大眼睛,并没有回答。

但那表情仿佛在说:“何足挂齿。”

几人继续往前走,来到搅拌车间的出口处。

在这里,已经搅拌好的浆料将会被均匀涂抹到铜箔上下面,俗称“涂布工序”。

当年,兴能中和就是靠着超薄铜箔这一领先技术打穿市场,率先做到8微米的厚度,目前,他们正在朝着6微米冲锋。

李柘一站在这里,定定地盯着匀速运转中的涂布流程,仿佛想用肉眼来确定涂布的均匀性似的。

这个均匀性,便是厚度和重量的一致性。

铜箔涂上浆料后,便成了极片。如果极片的厚度和重量不一致,电池的一致性将大打折扣。

另外,在整个涂布工序中,还必须确保没有颗粒、杂物、粉尘等混入极片。否则会导致电池放电过快,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

见工厂负责人准备继续往前走,戴领叫住他,朝着李柘一的方向一指:“等等吧,让他再看看,看个够。”

又看了好一会儿,几人才继续往前走。

在碾压车间,他们看了冷压与预分切,原本一张大大的极片在被进一步压紧压实之后,开始根据本次产线所生产电池的尺寸进行分切。

然后再把极耳切出来。

所谓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形象地把它说成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

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下一步便是卷绕工序。

在那里,将形成电芯的雏形。

看着近在咫尺的卷绕生产线,郭兴心中无比感慨。

每次他去视察一家电芯工厂,总会在这个环节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当中。

当时,为了敲定第一家最有可能成为启动用户的中沙电池,他和白穆就曾经讨论过要不要从单电池厂商扩张到去做电堆,尽管那时候他们还未转型到锂动力电池方向,李柘一也还未加盟,可那阵子面对现金流仅剩下两三个月的纠结、迷茫,甚至有一丝绝望的心情,他永远都无法遗忘。

而氢能源电池里的单电池,就类似于锂动力电池的电芯。

所以,郭兴每次都睹此物思他物。

卷绕之后,电池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就组合成了裸电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