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便劝了两句。可那万老板不仅不听,还大发雷霆,以顶撞东家的名义罚他们的工钱,再后来,厨子们实在忍不下这口气,就纷纷离开了玉味馆,自此玉味馆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甚至门可罗雀。
万老板亏损地厉害,见李秋澜回来,就赶紧将这个烫手山芋丢回给了她。
盘回玉味馆后,李秋澜将昔日的厨子们一一寻了回来,都是跟过她好几年的,也晓得她的人品,知她向来对伙计们不薄,不少厨子不待她上门便主动辞了现下的活计,赶回来帮她。
那些酒楼生意的老主顾们听说李秋澜回来了,便也纷纷回了玉味馆,不消一个月,玉味馆的生意便又重新变得红火起来。
她的生意好了,旁人的生意自受了影响,对街那家吉祥楼在李秋澜未离开前生意就远不如玉味馆,好容易等李秋澜去了京城,玉味馆的客人都跑去了他们这厢,可不成想没高兴几个月,李秋澜就回来了,还将他们的生意重新抢了去。
若先前没尝到过甜头也就罢了,这一下生意差了许多,那位吉祥楼的庄掌柜定是不乐意的,眼看着这大堂越来越空,客人越来越少,他不甘怨愤之下不由得心生一计。
没过几日,玉味馆便接二连三生出客人饭后腹痛之事,渐渐地便都传说玉味馆的菜有问题。
李秋澜晓得他们的菜定不会有什么差错,只怕是有人故意捣乱,眼红她生意好罢了。
她派伙计去跟踪那些言说自己腹痛之人,果然发现他们在离开玉味馆后寻上了吉祥楼的人,讨要了赏钱。
这些人根本是吉祥楼的庄掌柜雇来的。
她一个弱女子,手上没有证据,空口无凭,能想到的讨公道的法子便只有报官。
报官前,李秋澜先悄悄去了趟官府,拿了萧鸿泽给她的书信,去见了那位新上任不久的陈县令。
那位陈县令读过信,又听了她所遭遇的事儿后道:“其实李姑娘不拿这封信来,本官也定会为李姑娘做主。”
李秋澜闻言讪讪一笑,倒不是她不信陈县令,只是先头的那位县太爷虎饱鸱咽,唯利是图,只消有钱便能给你一个“公道”,故而面对这位新来的陈县令,李秋澜也只得多做一份准备,才能让自己安心。
她没敢在府衙坐太久,给了信,说了几句话便匆匆离开。翌日一早,才又前往府衙鸣冤告状。
陈县令抓来那几个在玉味馆用膳后“腹痛”之人,还未来得及拷问,那几个人跪在大堂上已是吓得屁滚尿流,没问两句便尽数招了。
而后,陈县令又命人抓来庄掌柜,在他如实交代后,以诬陷栽赃他人的罪名打了他几十板子,以做惩戒。
玉味馆得了清白,生意复又好了起来。见玉味馆逐渐稳定,李秋澜才有时间去看望李老夫人。
打回到庆德后,李老夫人便整日待在屋里,也不怎么出门,就连笑容也没平素那般多了。
李秋澜晓得,她这祖母是因着没了说话的人,觉得寂寞了,可又有什么法子呢,她们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安国公府。
萧鸿泽终是要娶妻的,到时若她还留在府中,或还留在京城,让那位将来的安国公夫人知晓那桩往事,定然会有所介怀,不若她早些离开得好。
那人虽好,可到底不是她这种家世地位的人能觊觎的。
她得彻底断了自己的念头才行,连个梦都不能做。
过了十几日,庄掌柜那厢因着买通人来陷害她的事儿传出去,很快便不再有客人上门,他那吉祥楼也被迫关张。
那些客人尽数涌到了玉味馆,一时让李秋澜有些招架不住,忙又招了十几个伙计厨子,自己也经常过去酒楼帮忙。
一日,她正在后厨检查食材,就见一伙计疾步跑进来,说有一雅间的客人道菜不好吃,吵着让掌柜的亲自过去解决。
开酒楼这么些年,哪会没遇到过几个闹事的,李秋澜颦了颦眉,便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