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历史军事>大明枭相> 第26章 前往济南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前往济南府(4 / 6)

,“李大人受了风寒,你知道吧?”

“草民也是刚刚得知。”

“嗯,这事你怎么看?”

在马车里,当着那群愚蠢书生的面,于可远当然什么都不会说,但俞咨皋就不同了。

“显然,李大人是将草民的话听进去了,甚至入木三分。”于可远轻笑道。

“我也挺惊讶的,本想着,这样一个养尊处优惯了的人,顶多就在公审的时候装装样子,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勇气,他这一病,公审的日子恐怕要继续往后拖了。”俞咨皋笑着点点头,目光中毫不遮掩对于可远的赞赏。

接着,俞咨皋翻身下马,大步走到于可远身旁,压低声音道:“刚得到消息,季黎派了一些密信到东阿,本想将李孝先他们的家眷转移到济南府,已被我的亲兵拦住,现正在搜集打探你们这些证人的情报。你这边,浪子回头的戏码,在公审里放出来,可没人会拍手称赞,只会成为攻讦的借口。有主意了吗?”

于可远轻叹一声,“早来,晚来,这件事总要面对,现在发生,总好过将来发生。”

俞咨皋深深望了一眼于可远。

他显然听懂了于可远更深层次的含义。现在,他未曾科考,也没有进入仕途,提前面对过去的那些不堪,面对的只是地方的一些官员,以草民身份,最坏的结果只是几板子。只要将事情盖棺,有了公论,将来走向朝堂,面对更难应付的敌人,就算翻出这些事,也不能继续借着这个由头为难。

毕竟,官场上最忌讳翻旧账。

于可远继续道:“至于应对,草民不过布衣之身,实在难办,还请大人指点。”

这种时候,没有办法,胜过万千办法。

“你呀,怎么就长了那么多心眼!”俞咨皋指着于可远的鼻子,像是在责难,却有几分宠溺的意思,“你哪里是没有办法,只是不好讲出来罢了!我喊你过来,也是给你透个实底,胡部堂暂时挪不开身,已委托赵云安大人,届时会有赵云安大人请王正宪先生的书信,有这两人作保,就没谁敢拿你过去的事情说事。但有一点你要牢记,无论如何,不能讲出是你诱导楚彪那些人,给倭寇送粮食的!”

于可远双目微闪,抬头望向俞咨皋。

“哼,这事你可瞒不住我,但也幸好,旁人没我这样聪明,并没查清楚事情原委。该处理的人,该隐瞒的事,我都一应安排妥当了,你无需担心。只是,今后再有这样的事,不该如此鲁莽,事前可以差人问问我。”俞咨皋淡淡一笑。

于可远也笑了,“我记下了。”

这一刻,于可远心里,真正认同了俞咨皋这个人,也真正将他视为知己。

……

湖光山色,风月斯人。

傍晚的济南府街上,更是人景如画。

一行车马踏在青石街面上,山东知府衙门的辕门遥遥在望了。

从高大的辕门往里望,是一根十余米高的旗杆,再往前,就是开阔偌大的中门。从这里,遥遥透出的灯火一直透亮到大门外,将红底金字的匾额照亮:山东知府署。

知府即“太守”,亦称“府尹”,制定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在明朝以前,广称“知府事”、“太守”或“府尹”,知府是明朝时才有的称呼。知府掌一府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朝廷政令、治理百姓,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论品级,知府远低于总督、巡抚、布政使等,因此衙门的规制也要相差许多。但今晚,这里的气象何等显耀,中门里外到大坪到辕门到处沾满了官员、军士、随从等,大坪里面还摆满了四品及以上官员的轿子,灯笼火把,光明透彻。

这是谭云鹤接任知府后,在这里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他在山东提交的第一次公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