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融入辽东,为大宋稳定辽东做出一些贡献。
宋缺正襟危坐,高高在上,淡漠的俯视着地上的宋师道,眸子里闪过复杂的神色,冷声道。
“起来吧,明日朕就不送你了,望你好自为之!”
宋师道全身无比松弛,从内到外的散发着轻松的气息,他并没有因为太子之位被废,感到伤感痛苦,他这人性子温和,不适合作为一国储君,自从当了太子这一年来,他没有感到过快乐开心,打心里感到疲惫劳累,如今算是解脱了。
“儿臣拜别父皇,愿父皇身体安康!”
宋师道并没有直接起身,挺直了腰背,深深的看了一眼宋缺,无比肃穆的再次叩首,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这才缓缓起身,向着御书房外走去。
宋缺无动于衷,静静的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的儿子消失在夜色中,久久不能回神。
不知过了多久,灯火都已经熄灭了,御书房中一片寂静黑暗,一道叹息声响起,声音中带着几分祝福和无奈。
翌日,满朝文武百官都为之震动,太子宋师道被贬辽东,坐镇高句丽,东宫储君之位空悬,宋缺膝下又只有宋师道一个儿子,岂不是要兄终弟继。
宋缺身穿黄色龙袍,威严伟岸,霸气四溢,高坐龙椅之上,看着下面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臣子,心中早就想过这个画面,不紧不慢的一挥手,一旁的宦官,连忙上前踏出几步,手里捧着一副明晃晃的圣旨,缓缓打开,当众宣读了起来。
宣旨的宦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才选出的,无比严苛,嗓音清脆嘹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极富有感染力。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公主宋玉华,温婉贤德,风姿雅悦,英武果敢,聪慧敏捷,,即日起册封长公主宋玉华为东宫太子,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整个朝堂鸦雀无声,文武百官都惊呆了,宋缺这是操作,居然册封了女儿作为太子,天下哪有过女皇帝,岂不是牝鸡司晨,乾坤倒转,阴阳错落。
这是碍于宋缺的威望,众人即使有满腹的怨言,依旧不敢质疑,事情也就如此定了下来。
宋玉华腰间挎着弯刀,一身明黄色的四爪莽袍,华贵大气,神色冷峻,脚步从容,也不跪倒,只是躬身回道。
“儿臣领旨!”
宋缺满意的点点头,起身而立,对着文武百官宣布道。
“自今日起,由太子监国!”
说罢,宋缺就走下了陛阶,宣布散朝,回到了后宫,闭关修炼了起来,丝毫不曾理会群臣异样的眼神。
宋玉华成了监国太子,大刀阔斧的开始治国理政,首先确定了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若想为官,必须进士出身方可,科举按照不同的百家学派,设立了不同的考试科目,包罗万象,重视实践。
这一举措简直是打到了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软肋上了,他们哪里肯答应,群臣激愤,议论不休,想要抵制这个国策。
宋玉华自从重拾武道之后,性子像极了宋缺,除了对侯希白依旧是温婉可人之外,对其他人,一律是强硬无比,果决霸道,对不服之人,重拳出击,毫不留情,甚至引发了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叛乱。
宋玉华也不妥协,亲自率领大军,平息叛乱,一举将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打残了,只留下了一些没有异动的家族,屠刀高举,血流成河,铁血无情,比之宋缺不逊分毫。
宋玉华平息了乱局之后,先是推广了活字印刷术,改善了造纸术,使得书籍大肆传播,开办太学,鼓励各地建立学堂,给了无数寒门黎民子弟翻身的机会。
宋玉华并未如此就停下了脚步,实行摊丁入亩,核查人口,丈量土地,对于私藏人口,兼并土地的大族毫不手软,使得户部财政好转。
另一方面,宋玉华也注重休养生息,推广工部尚书鲁妙子改进的农具和种植技术,使得土地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