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稿未改】
【可能大改】
【双更合一】
其中令陈凛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夏郁了,跟另外十三个人不同,她也曾是家世清白的女子,所以她的身上有一股其他人不具备的书香气、以及属于她自己的精神气。
再加上夏郁本身演技,只能说,每一个夏郁的镜头,都是一场颜值与演技的顶级盛宴!
但陈凛反倒没有鼓吹夏郁,夏郁到了这个级别,这种演技给他感觉好像已经不出奇了,是比《画地为牢》更胜一筹,更加稳定,但没有爆发,没有特别令人动容的点!
再者,电影上映,到时候夸赞庄和、夸赞夏郁的影评、声音必然是铺天盖地的,不会少他的这一篇——陈凛更想从其他人的身世角度,谈一谈这部电影让他觉得感动的地方;
首先是戴涛从江边返回城里,遇到士兵、难民那一块——
他说,【十五六岁的孩子,放到现在,还什么事都不懂,在那个年代,却已经扛起了战争的重担,其实啊,他也知道,此番回去,极有可能尸骨无存,但他仍然无悔!】
【我觉得,他不只是肩负战争的重担,更是肩负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脊骨!】
然后是豆蔻。
他没有一味去歌颂、赞颂那个只有十五岁的小姑娘,因为本身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歌颂;
为了一段虚无缥缈的爱情,为了给王浦生弹一曲琵琶,不惜冒险回翠喜楼,结果被日寇残忍杀害;日寇罪行罪无可赦,但陈凛要不是踩着道德底线,不想被人批判【受害者有罪论】就差骂她一顿,“活该”了;但换另一个角度,换豆蔻自己的角度,却又是美好的。
他是这么去描述的这件事的,【她是愚蠢的、无知的,但也是纯粹的,她不是生来如此,而是时代的造弄、她是那个时代,“商女不知亡国恨”很典型的代表人物,临死也不是为了大义,就是为了一件看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就只是这个小姑娘,很纯粹的追求。】
然后是其余人——戴涛、李全有、王浦生、等等。
每一个他觉得有闪光点的人物,他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
最后他是这么结尾的。
【盛世,她们是被封建礼数遗弃在泥潭的小金人;战争,她们也是被男人遗弃的存在;】
【她们本来就是被禁锢在笼子里,不能自主的雀,时代没有给予他们扛起民族的刀枪,却又批判他们不知道保家卫国,只懂得纵情享受;】
【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那个时代,被封建所腐烂到根里的男人们,为撇开自己的责任的惯用伎俩!】
【但她们没有自怜自艾,而是选择了成全那些女学生,这是对女学生的救赎,更是她们对自己的救赎!】
因为是手写,中间又有很多的停顿思索,关于措辞上的考虑,当陈凛将这一篇影评写完,恰好,机长正经在提醒,已经进入帝都范围,即将到底帝都国际机场;
此时已经是华夏下午四点,等下了飞机,陈凛都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在机场找了个有网络的位置,将这份将近三千字的影评,打到笔记本电脑上,随即发布到了华夏电影网【光影评说栏目】。
其次转发到了某瓣等社区网络平台——
陈凛熬了个通宵,发布前,还觉得精神抖擞,但扣下【确定发布】按键一刻,整个精气神都好像被抽了个空,浑身疲倦到了极点。
“果然是年纪大了!”他叹气。
没办法,只能去旁边的饮料机买一罐某功能性饮料,提提神;
回到家,媳妇虽然埋怨他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爱惜身体。
但还是贴心给他收拾残局,他转头看着媳妇,从包里拿了一个饰品盒子,放到媳妇化妆台上。
他洗把脸,连澡都洗不动了,最后的倔强是吃上两颗护肝片,才恍然失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