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批圈内老朋友,也都没有多聊,大家这个点都还挺忙的。
但共同的话题,聊得最多的,还是柏林电影节和《金陵祭》。
柏林电影节最新消息早就传回了国内;
这一趟还是有不少的影评人,过来看了《金陵祭》首映。
针对这部影片,已经发表了对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陈凛也在其中,无一例外,这些影评人都表达了一个想法——
【战争之下无儿女、勿忘家仇国恨!】
陈凛是看完八号最晚的一场,赶九号凌晨回的国内。
他这一趟虽说是冲着庄和来的,但收获也是不小。
七号看了《金陵祭》,八号又看了九部电影,要不是时间来不及,他这十天时间估计都要泡在柏林电影宫了——带的两个笔记本已经记不下来了,中途还跑到这边的商店买了几个备用。
而还没等着落地,或者说,刚上回国的飞机,他就忍不住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内容了。
这时候,柏林时间凌晨两点多,天很黑,飞机上大部分人都已经休息,灯基本都关了。
只有陈凛这块,头顶的灯还亮着,以及面前的笔记本。
他这一趟出来算是“公干”,有剧组帮着报销,还给他定了头等舱。
所以,处理起工作上的事情,就比经济舱要方便一点。
他先是一点点将《金陵祭》的内容整理到一个新的笔记本上。
整理完,已经是半个小时后的事了。
其实在《画地为牢》后,他这两年约稿的剧组越来越多了。
而他也是一直没有停下对于电影影评的热爱,这两年的工作一直在持续;
但老实说,这两年国内电影质量高的,并不多。
《囚生》《画地为牢》之后,也就一部《剑客》让他惊喜到了。
《大明锦衣卫》也还不错,但一个是实打实的商业电影,哪怕噱头是“十年内武侠电影的再次崛起”,特效、武打都不错,但仍然没有脱离开商业电影,剧情薄弱的桎梏。
《小城春事》内核则略差一筹。
没有那种让他为之工作、彻夜不眠的冲动。
《金陵祭》观影结束后,这种冲动又一次出现了。
如果不是想趁着八号多看几部影片,可能在七号的夜里、九号的凌晨,就忍不住动笔了。
庄和老爷子,一如既往地尊重原著作者。
《金陵祭》这部影片,大量承袭了原著《金陵十三钗》的内容。
而顶尖编剧赵锦鸿老师,也是更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扩展了一小部分的内容,给原本就精彩的小说,增添了一份电影的内核,使得整部电影更加的深刻、人物也更加鲜活,每一个都有血有肉!
斟酌片刻,陈凛拧开保温杯,喝了一口枸杞味十足的四十余度的温开水,提笔、落下——
【距离庄导的上一部电影《呼喊》,已经过去了八年之久了,庄导上一次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不算《金陵祭》的直播发布会,也近五年没再公众视野露面了!】
【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庄迷,我喜欢所有优秀的电影,而庄导的所有电影都符合‘优秀’这两个字,所以,我也能勉强算是一个庄迷吧。】
【期待已久,看完《金陵祭》的当下,我只对所有庄迷以凡尔赛的语言表达我此刻感受——庄导的电影,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
他以庄迷的身份,写下这第一段话。
想到开篇“孟书娟”的旁白,他继续往下写:
【《金陵祭》作为一部战争片,并没有运用成年人的角度去叙述这场战役,而是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作为视角,看待整个事件;这不是开篇点题那么简单,而是从孩子的角度,从侧面更加真实、鲜明地折射这场战役、或者是整个历史车轮碾压下的真正面目——残酷与冷漠!】
【影片前面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