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都市言情>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394.旅途记事八十陈小米的第二场决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94.旅途记事八十陈小米的第二场决赛(2 / 4)

toujours”的演奏表情,始终保持活跃着的。

此类材料在三个不同段落不时出现,每每出现陈璇便会打破传统奏鸣曲的结构划分,完全契合了该乐章的定义,不规则。

但若仔细听,又听不出她究竟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丝滑如镜面的音乐如同乘坐云车一般来到乐章尾声。

陈璇巧妙的选择了提前江苏,然后渐快,情感丰富的附点节奏将音乐推进到顶点g音。

颗粒感爆棚的双吐与花舌扑朔迷离,诗一样的言语在抵达顶点后慢慢释放,最后归于平静。

音乐速度的自然性在这一刻将音乐的内涵衬托,与乐章开篇的低沉首尾呼应,

华彩段落延续至乐章结束,第一乐章结束。

就在众人还在回味那曼妙的音乐结构时,陈璇已经驾笛悄悄地进入了第二乐章,小广板。

几乎令人无法捕捉,蔓延在舞台上的笛声不再飘忽,音压也不似紧凑音符制造出的紧张氛围。

笛声来到第二乐章呈慵懒姿态,陈璇整个持笛状态都变得松懈了几分,十指不再纵情跳动。

音乐旋律动机下的写意就如黄昏中的落日,明艳却不刺眼。

台下德伯斯特听到这里不由笑了笑,还是他记忆里那个固执的小女孩,第一天给陈璇上课的时候他和陈璇在这里展开了一番讨论。

但很显眼,对方最终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依然选择不在音色上做出变化。

不过总体听下来,音乐到这里,音色是否做出改变已经没有太多意义,对方在整体结构的把握上比那天上课的时候要更加清晰。

这是他此刻的实际感受。

四年未见,在德伯斯特来看陈璇的长笛技术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突破,演奏风格反而更加硬朗。

四年前他就建议陈璇可以尝试着柔和一点,如今看对方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

不过如今对方身上已经具备了驾驭这种硬朗的心态和状态。

直白点说就是自信。

更难得的是在这自信之下,尽显规范的框架。

在那段华彩中,德伯斯特听到了一颗强大的灵魂在支配音乐。

自由速度的演奏是这首作品的一大亮点,对于听众和演奏者来说无疑都是最令人兴奋的。

用自由速度来演奏华彩最能考验演奏者综合实力的题目,可自由并不是冲动和混乱的同义词。

本轮比赛中,德伯斯特听到了各种充满想象力的华彩,可是让他满意不过十指指数。

年轻选手们的想象力都用在了去创造音乐在一瞬间给人带来的致幻感,在你一刻确实令人振奋,可之后再回味就显得有些空洞。

像是刻意而为之,像是为了华彩而华彩。

作为巴黎音乐学院的出身的德伯斯特对这首杜蒂耶的作品再了解不过。

再确切点说,这首作品是诞生于1943年。

当时正是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民族主义等二十世纪新兴艺术风格与浪漫主义等传统艺术风格共融的阶段。

虽说这首作品没有明显归于当时某一种艺术风格与艺术手段,但在整部作品中都充斥着同时代各种技术和风格的痕迹。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点是德伯斯特认为大多数选手都没有搞清楚的——

褪去所有花衣,这部作品本质上还是一部典型的法国印象派和声音响作品。

即便部分地方出现了新潮的“十二音序列”,可这并不意味着就该由将这首作品的传统结构思弃之一旁。

多数选手更多的是在炫技,这便与这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