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制策的内容,是比较符合殿试题目那种假设之后的大宋战略部署的。
赵吉对于吴氏兄弟二人,在制策中所表现的军事战略高度,还算比较满意。
只不过,未来的名将吴玠和吴璘的战略设想高度,可能是由于历史眼光的局限性,还没有达到赵吉这位穿越者的战略高度的一半。
赵吉把吴玠和吴璘兄弟二人的制策试卷,放在龙书案上。
他变满怀期待地拿起了龙书案上最后一份制策试卷。
这份制策,是岳飞所写的。赵吉还未对它曾仔细阅读。
此时,赵吉手捧岳飞的制策,认真地看了起来。
首先,映入赵吉眼帘的是,岳飞那苍劲有力的毛笔字。
作为大家的赵吉,观岳飞所写之书,也感到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岳飞在制策的第一段,仅用二百余字,回应了赵官家所假设的,若数年之后,金军灭后再找借口攻宋,大破东京开封城掠走圣上和太子,应如何收复失地迎回圣上和太子……
岳飞的制策第一段,让赵吉看得并未感到有何新颖之处。
在他看来,这与前几位考生所作制策的内容大体相似。无外乎,就是表达出愤恨金军,势必要重拾旧部,奋勇杀敌,率军抵抗,与金军死战到底,不惜性命也要把金军赶出大宋国境,表达要急切地迎回圣上和太子的誓死忠心……
赵吉看完岳飞制策的第一段后,原本强烈的期待感,降低了几分。
可是当他看到岳飞制策的第二段内容时,却眼前一亮。
这三位阅卷官都是赵吉非常信任的朝廷大员。
他们三人的批注内容,大致相似。
其批准大意是:此考生在此所作制策内容,偏离了殿试考题;然则,臣等阅卷官合议后皆认为,此生作答之内容,虽跑题却有助于我大宋对外国策之制定,故共议后,推荐给官家预览定夺。
赵吉看了一眼郑居中、李纲、宗泽三人所写的醒目批注后,便迫不及待的读起了岳飞制策的第二段内容:
“吾入京参加武科举会试以来,听闻如今北方金军已攻占辽国疆土过半。
陛下未闻唇亡齿寒呼?
金人野蛮,尚未开化,见利而忘义。
若再经三五数年后,金定能灭辽,金人势必如陛下所出殿试之题那般:觊觎我大宋财物、人口。
金宋之战,无可避免!
金灭辽,得辽降将降兵数十万,又得辽境土地、人口、财物、粮草,犹如如猛虎插上双翼,彼时,金军若南下攻宋,大宋难以抵挡。
故此,吾虽为一阶恩科武举考生,却忧国忧民,斗胆向官家献策:
纵观当下,宋、金、辽、西夏四国之形势,
陛下不应一意孤行,妄想收复辽国所占之燕云十六州,而与金国结盟同伐辽国。
若辽被金所灭,吾大宋则失去北方阻挡金军铁蹄之屏障,此乃重蹈唇亡齿寒之蠢事矣!
故此,吾认为,当下之际,大宋应遣使,出使辽国与西夏国。
大宋遣使入西夏,则安其君臣之心,签订盟约:迫使西夏盟誓,莫要趁此宋、金、辽三国陷入战局之际,出兵助金;亦要震慑西夏莫要觊觎我大宋土地,而与大宋再起战端。
大宋遣使入辽国,应带去陛下圣旨:大宋愿与辽国世代为兄弟之国,吾大宋愿出兵援辽抗金!
若辽国天祚帝赞同宋、辽联合抗金,则皆大欢喜。大宋要精选出多位良将率领数万精兵入援辽共抗强金,
若辽国天祚帝反对大宋出兵援辽抗金,则我大宋使臣应当面言明厉害,辽国无大宋援军入境助其抗金,辽必被金所灭,天祚帝必成金军阶下之囚,生不如死!
吾料想天祚皇帝再荒淫无度,其迫于形势所迫,必欣然同意大宋援辽抗金之义举。”
赵吉看完了岳飞所写的第二段殿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