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军占着山下通道按兵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格拉姆城内的粮草物资也终将耗尽。到那时,这二十多万大军即便不被敌军直接击败,也会因为饥饿和绝望而自行崩溃。这种无声的威胁,比任何直接的军事打击都要来得更为致命。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大月氏的国王波调是最大的投降派。他的态度不仅让将士们感到恐慌和不解,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士气。许多原本决心与华军决一死战的将士,在国王的动摇下,也开始动摇起来。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战?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还是为了一个已经失去信念的君王?
太平廿六年(219年)二月廿七日,吕布、张飞、孙策率领着华朝大军抵达了巴格拉姆城下。
这座贵霜帝国的首都,以其依山临河的地理位置、坚固的城墙和深邃的护城河,展现出了贵霜帝国的威严与辉煌。与西域各国相比,即便是乌孙、大宛这样的强国,其首都的城墙坚固程度也无法与巴格拉姆相媲美。
然而华军却并未因此而感到为难,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手中的热武器是跨时代的存在,是足以改变战争格局的利器。巴格拉姆城中那些没有亲眼见过火炮威力的大月氏人,根本无法想象这种武器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吕布等人对于攻下巴格拉姆充满了信心,他们一路行来已经无数次见证了自家火炮武器的威力,深知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市,在火炮的轰鸣声中,终将化为一片废墟。
然而,即便如此,吕布也并未完全放弃劝降的可能。吕布知道,如果能够通过劝降的方式,让大月氏人主动打开城门,那么不仅能够减少炮弹的消耗,更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毕竟,炮弹从国内经过河西走廊、西域,再绕一大圈运送到这里,其中所耗费的财力和人力都是巨大的。虽然华朝海军舰队如今已经占领了大月氏在阿拉伯海的沿海城市,可以从海上进行补给,但距离巴格拉姆仍然有着不短的距离。
因此,如能劝说巴格拉姆的月氏人直接献城投降,节约一些炮弹,终究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