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与大月氏发生了摩擦。
大月氏同样发源于河西走廊,原本属于华夏民族的一支。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不断被匈奴、乌孙、汉朝等势力驱赶,最终迁徙至中亚,建立了贵霜帝国。
这一次,大月氏见华军深入葱岭与无雷之地,便企图趁机浑水摸鱼,侵扰华朝边境。他们或许以为华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重重,战斗力定会大打折扣。
然而,他们却低估了华军的战斗力与武器装备的优势。在华军火炮与步枪的强大火力压制下,大月氏军队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冲突中,大月氏军队损失惨重,伤亡数千人,而华军却未在正式战斗中死亡一人。
最终,大月氏军队只能狼狈撤退,未敢再越雷池一步。
虽然华军取得了这场冲突的胜利,但在复杂的帕米尔高原上,他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接收葱岭与无雷的地方部落、重建城镇、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任务艰巨而繁重。
因此华军并没有继续向大月氏国境进攻,而是选择了稳固现有疆域,治理地方,发展经济。
当南路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了疏勒、葱岭、无雷三国,设立了疏勒郡,下辖疏勒、葱岭、无雷三地,为华朝在西域的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时,华朝的北路大军也在高顺、乐进这两位勇将的率领下,离开了乌孙,踏上了进攻大宛的征途。
大宛虽然同样地广人稀,但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宛国王图尔阿驰,虽然对华朝的强大充满了畏惧,但他并不想轻易地放弃自己手中的王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付出一定的领土和金银作为代价,邀请大月氏、康居这两个邻国出兵相助,共同抵御华朝的入侵。
大月氏和康居,之前因为犹豫不决,未能及时出兵援助乌孙,导致乌孙国被华朝所灭。这一事件让他们深感后悔,也让他们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大宛一旦被灭,华朝的兵锋必将直指他们两国,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因此,当大宛国王图尔阿驰向他们发出求援的信号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各自派出了三万人的军队,前来大宛,帮助图尔阿驰坚守贵山城。
贵山城作为大宛的国都,不仅地势险要,而且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加上大宛倾尽全国之力征召的十万兵力,贵山城内一时间拥有了十六万大军。
图尔阿驰坐拥十六万大军,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豪情壮志。他坚信,只要他不像乌孙国王那样愚蠢,在城外被华军包了饺子,这十六万大军,就算华军用炮弹炸,也炸不完。
然而,高顺、乐进这两位华朝名将,却并没有按照图尔阿驰的预想行事。他们并没有直接攻打贵山城,而是选择了绕路、翻山越岭,将贵山城四周的通道全部堵死。
这样一来,贵山城的人无法离开,大月氏、康居的援军也无法向贵山城输送粮草和后勤物资。时间一久,贵山城犹如瓮中捉鳖,不战自乱。
论战略战术,华朝随便拎出一个大将来,都超越其他国家将领太多。
接下来的日子里,华军开始了对贵山城的围困战术。他们每天都不定时地发射几炮,吓得城内军民心惊胆战。
很多时候,华军还会选择在半夜发射大炮,让图尔阿驰和城内军民根本无法安心休息。这种心理战术,让贵山城内的士气逐渐低落,军民们开始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之中。
就这样围困了几个月后,康居、大月氏终于忍不住派出了上十万的大军前来救援。然而,他们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突破华军设下的阻击线。华军的火炮和子弹如同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让救援的大军损失惨重。最终,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丢盔弃甲逃了回去。
而贵山城内的局势,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细作趁机喊出了活捉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