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在手,虽然地盘还小,不适合称帝,但张循也可以向部分手下透露这个好消息,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干劲,提升工作效力或训练动力。
再次通过系统确定了一下忠诚度后,张循将赵风、楚义、高宁、陈绍,两个军的副军长,以及四个营的主官校尉全部召集起来,向大家展示了传国玉玺,并告知大家这是赵云找回来的。
看到张循手中的传国玉玺,大家都惊喜交加,纷纷传阅观赏。
他们知道赵云被派了出去,带走了20名张循的亲兵,但并不知道赵云去干嘛了。没想到,他竟然去了洛阳,去了董卓与孙坚大战的中心战场,然后把传国玉玺给带了回来。
楚义、高宁几名黄巾老将激动地进言,既然传国玉玺到手,张循就可以称帝了,他们就可以号召天下太平道教众和黄巾将士来投,做大做强,席卷天下。
可惜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说实话,这几人的个人能力,已经有点跟不上黄巾军的发展了,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只是限于张循手上没人,这几人是几年前就跟着他的老部下,忠心可靠,无奈勉强用着。
赵风、赵云两兄弟自然不同,以他们俩的直觉来看,并不认为现在是称帝的好时机,无论地盘人口还是天下大势,都不足以支撑张循称帝。
但他俩加入得晚,资历不够,加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劝谏,因此没有言语。
只有陈绍,是真正做过县令一把手的,对政治和天下大势看得更加清晰一些。
而且,他环顾四周一看,其他人都是军队体系的,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政务体系的。
显然,原平、广武等其他几个县的县令还没得到张循的彻底认可,只有他获得了张循的完全信任。
因此,作为文臣,他必须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保住这份信任。等黄巾军将来真的席卷天下的时候,他必然能在张循手下的文臣体系里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于是陈绍劝谏道,虽然如今有天下大乱的趋势,但毕竟还没有彻底大乱。皇帝还在,朝廷还在,天下诸侯也仍然在大汉的官职体系之下。
一旦张循称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董卓与天下诸侯的矛盾就会暂时消停,张循会成为他们的主要敌人。
就跟当初董卓、曹操、刘备等人一起镇压黄巾起义一样,他们会再次联手镇压张循。而现在张循手下无论地盘还是人口,都不足以支持他对抗全天下。
因此,陈绍认为现在称帝不妥,至少也要控制整个并州,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后,才能考虑称帝的事儿。而且,这段时间还可以看看董卓与天下诸侯的纷争结果。如果结果对张循有利,可以称帝;如果不利,自然可以继续观望,不必心急。
张循笑着点了点头,道:“我跟文毅的看法一样,现在称帝不合适。大家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推翻大汉朝廷,打倒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建立一个太平盛世,而不仅仅是当回皇帝。如果今天称帝,明天就被天下诸侯围剿而亡,皇帝倒是当成了,却是个短命皇帝,有什么意义呢?”
听了陈绍和张循的话,赵风、赵云两人连连点头,楚义、高宁也只能放下了心中的急切。他们确实想张循早点称帝,当开国功臣。但正如张循所说,如果只当几天、几个月的开国功臣,然后就像早年的黄巾起义那样失败了,甚至被官军杀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称帝的事儿就暂时压下了,传国玉玺的消息也不能透露出去。即使如此,大家心里也确实有了更多的干劲。
不管怎么说,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很大。有这个东西在手,称帝的主动权就在张循手里。只要时机合适,随时可以称帝,大家就能变成新朝廷的开国功臣。
因此,现在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训练军队、管理好政务,帮教主开疆拓土,早日达到称帝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