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那您送我点干草呗大爷。”
大爷无奈道:“行行行。”说着老大爷拎起两只不大兔子的看了看公母,装进了女孩的背篓里,然后从身旁干草堆里抓了两把也塞进了背篓。
女孩付了四十文,背篓有些沉,大爷帮女孩扶了一把,把背篓背上,女孩转身:“谢谢大爷,以后我常介绍人来您这儿买兔子”大爷虽然知道是客套话,但笑的眼角皱纹又多了几条。
这下还剩13文钱了, 女孩往回走看到有卖猪肉的,猪肉不是很贵,因为现在的猪肉有一股味道,大户人家都不爱吃猪肉,女孩让老板称了一斤偏瘦一点的肉,瘦肉比肥肉便宜,这个时候人都比较喜欢肥肉,觉得有油水。
买完肉只剩三文了,女孩想了想:又没有零钱还阿姨的车钱,是把一两银子打散还是多给姨点精米呢。
越走越远了,背上的背篓压着肩膀阵阵发酸,不打算继续往前了,女孩打算原路返回,只见路上的小摊贩越来越多,有卖好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但女孩已经没心情逛了,沉重的背篓就快把她压垮了。
路上看到有卖鸡鸭的,只能下次再买了,养小鸡都是好几只一起养,她背篓装不下了。
女孩把出门带上的布拿起来盖住自己买的东西,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回走,一步一个脚印,是真一步一个脚印,路上都是黄泥,背着这么重的背篓,绕也绕不开。踩着稀泥,往回走,稀泥挂在鞋子上,走两步还得刮一下鞋边。
女孩已经满头大汗,终于看见希望了,是老王家的牛车啊,赵姨已经坐在牛车上了,她只买了两匹粗布,做冬天的新衣,看见女孩的样子,急忙下牛车帮女孩扶着背篓:你这是买了些啥子,这么沉?女孩擦了擦额角的汗,没回答大姨这个问题,上了牛车,女孩掀开盖着背篓的布,只掀开了一小角,大姨也不知道女孩要干啥,只见女孩把大姨的背篓拿到身边,拿手捧了好几捧精米装在大姨的背篓里,大姨瞅着女孩:你这是做啥呢,不要不要。
女孩没回答,见大姨背篓里大概有三四公斤精米,女孩把大姨的背篓提回给大姨,然后眼角弯弯:谁让大姨是我的大恩人呢,我给恩人买点米怎么啦。
大姨虽然嘴上一直说着不要不要,但眼角的皱纹出卖了她。乐呵呵的接过背篓:你这孩子,乱花银子,那能买这么多白花花的精米啊。
女孩笑了笑解释道:现在孩子大了,今年过完年我打算和孩子爹做点生意。
“建廷不是要读书吗?”大姨不赞同道:读了书还能考功名,以后能做官啊。
“哎,要是他一直读书的话,我一个人撑不起这个家了,所以我们两人好好商讨了一番,他打算跟我先赚点银子,以后有钱了再读。”女孩苦大仇深的说道。
大姨见女孩为难的样子,也不再多说。读书就是恼火,多一个人读书,就少一个人干活,他们又是小两口自己过日子,确实很难。
牛车上陆陆续续上来一两个人,估计之前那些妇人还没卖完,老王见时辰差不多了,又冲后面招呼到:走了!
回程大家都累了,靠着牛车的木板休息。
家里。杨龙教小不点写数字,阿拉伯数字,古代的一二三四太复杂了,小孩哪能学会,老大老二学的认真,他们感觉很有意思,只有小老三坐旁边昏昏欲睡,杨龙见老三这样子,便把他抱在怀里,继续教着另外两个,他们现在会数到十了,特别是老二已经会算一加一了,老大还分不清加减,但数数没问题。
老二听得入神,他感觉爹爹说的数学好有意思,好想知道更多,但爹爹说他们今天学的差不多了,要先把知识记牢才能往后学。然后杨二见哥哥还是老是记错加减,心里暗喜到:嘿嘿,我学会了哟,一会儿娘回来要表现给娘看。
就听爹爹说到:杨二,教教你大哥,娘回来之前教会大哥分清加减。杨满一听,撅了撅嘴,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