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一位来自远东,有着情报背景的奥西波夫先生,代表他的公司向东芝提出了购买四台精密的五轴联动数控铣床的请求。
这个订单虽然只有四台设备,但是总价值达到了惊人的35亿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700万美元,对于东芝来说是个巨大的商机,并且预计能带来超过一半的利润。
然而,这些机器属于“巴统”(对东欧国家出口管制协定)限制出口的产品,因为它们可以用来制造潜艇的七叶大侧斜螺旋桨,这种螺旋桨可以大大减少潜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尽管存在这些限制,交易还是在隐蔽的情况下进行了。到了1983年的5月27日,四台机器从倭寇的一个港口出发,通过一艘远东船只运往远东,期间还得到了挪威一家公司的协助。
东芝不仅交付了机器,还提供了安装、调试、培训以及维护等服务。这一切看似完美无缺,但却因一个人而暴露——熊川崎。
熊川崎是这笔交易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熟知整个过程。但在1985年底,由于与上司发生争执,他意外地收到了解雇通知。愤怒之下,熊川崎决定成为“巴统”的证人,揭露了东芝的这次秘密交易。
这一事件如同捅了马蜂窝,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盖尼尔立即指示倭国通产省展开全面调查,在CIA的“帮助”下,当地警方找到了充足的证据,并在1987年5月27日逮捕了东芝机械公司的两名高管——铸造部的林隆二部长和机床事业部的谷村弘明部长。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当时,倭国正全力以赴与老美国进行所谓的“第二次DRAM战争”。而在此之前的第一轮竞争中,老美国在DRAM市场上遭受了重大挫折。
这次,老美国抓住机会对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最终导致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多次向老美国致歉,并且在全美的五十多家报纸上刊登了整版的道歉广告,此外还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协议,才平息了事态。
“第二次DRAM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
老美国通过这次竞争巩固了其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造就了一批行业巨头,如镁光、英特尔和德州仪器等,并在全球科技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如今,当对面的腾野伟岗提起这个名字时,苏晨发现此人竟然在今年四月的广交会新品发布会上出现过。他感到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命运的齿轮,使他与这位熊川崎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苏晨不由自主地充满了期待。
想到那些高精度的五轴联动铣床和其他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这些被誉为“工业母机”的设备,能够制造出其他自动化加工设备,相比依赖人工制造,这些机器生产的产品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效率也更高,且具有出色的互换性。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成为工业强国,首先必须是装备制造业的强者。如果无法自主生产先进的机械设备,那么现有的生产能力在面临外部封锁时就会变得毫无价值。
这一点,可以从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铁的情况以及最近阿根廷所经历的困境中得到验证。
好吧,关于熊川崎君的事,我们以后再谈。毕竟现在才1982年,东芝的订单还没交货,不用着急。眼下最要紧的是说服眼前的腾野伟岗先生,以便能在半导体行业站稳脚跟。
那所谓的“DRAM大战”,要是少了我苏二少,还真不好意思称作“大战”。
苏晨心中默念着京剧《挑滑车》里的词句,“那边黑漆漆一片,定是敌人的老窝,待我前去,一举扫平。”嘴上却挂着笑容说道:“看来熊川崎君虽没见过我,但对我公司很熟悉啊。有机会真该见见他。不过,腾野君,现在你觉得我对Flash存储的想法只是随口说说吗?”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