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周乔走上前说道:“歇一会儿吧,小心累坏眼睛。”
“撩上几针就行,不累。”说话间,梦萍刚好又缝完一件。
按照布贴的颜色,梦萍再次开始穿针引线,并示意周乔看一下已经缝好的那些。
“周乔,衣服中间的横条印都是昨晚晾在铁丝上硌的,用电熨斗一熨就平。只可惜我不会用,挺贵的我也不敢试,就怕给你弄坏了。”
这话倒不假。
现在的村里,缝补还都是全凭一根绣花针,像缝纫机这种常见生活大件,一个村子能找出一两台就已经相当难得了,更何况电熨斗在农村的作用本就不大,有不少人甚至从来都没见过。
周乔痛快答应下来,“熨烫的活就交给我,你只管缝就行,咱们今天争取弄完一麻袋。”
梦萍也是这么想的,“那咱们晚饭提前吃,吃饱的你再去夜市。”
想不到,她却摇了摇头。
“得了吧,夜市的客流量大部分靠的是少年宫,能把孩子送到那上课外班的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谁会买这些三不包穿?
更何况还是反季的夏装居多,我都计划好了,把这批货拿到农村去卖,也不指望能挣多少钱,够跑一趟秋装的就行!”
分析市场,是一个外贸高管的职业习惯。
其实,像三不包这种残次品不光在夜市没市场,就是在整个县城消化起来也都有些难。
因为县城是一个工业型的小城市,面积虽然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各种工厂却星罗棋布。
生活在这里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职工家庭,到日子就领工资,工人之间又爱攀比,买件打补丁的衣服穿在身上,还不招人笑掉大牙?
梦萍听完也觉得十分在理,还反笑自己进城没几天,就把农村大事给忘到脑后去了。
她对着日历思考了好半天,“我想起来了,明天是农历的七月十一,是日河村镇上的集,相比别处,它离县城还算是近的呢,可你知道怎么走吗?要不我还是和你一起去吧。”
话是这么说,可她要去了,梦萍的三个孩子又该怎么办?
再说明天是日河村镇,后天又是郭翟村,大家一天一个村镇,总不能天天叫人陪跑。
周乔好像很无所谓,“鼻子底下一张嘴,边走边问呗,有你在后方坐镇,我心里也踏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