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鳏居多年, 起初那两年不肯续娶,倒还可以说成是思念亡妻。但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若再不续弦太子妃,不说朝臣会干涉, 便是圣人和皇后, 也是不能由着他的。
何况, 东宫多年未进新人,如今却进了个良媛, 难道不也是提醒了那些谏臣吗?
所以,太子续娶, 也是迟早的事。
可惜就可惜在, 大娘太愚蠢心躁,沉不住气。不然的话, 凭她国公府嫡出长女的身份,又有一子傍身, 自然可以顺位太子妃。
多么好的一个开局, 竟愣是叫她自己给造作没了。
每每思及此,徐国公都是又愤又气, 也有功败垂成的懊恼和苦闷。
郑家是如何都没想到,那徐小娘子最后的结局竟是入东宫为姬妾。并且太子厚爱,竟还把膝下嫡出长子放在她名下养育,给足了她威风和体面。
甚至在当时, 春猎猎场上太子当众救下惊了马的徐氏时, 他们都没往这方面想过, 还是后来太子救徐氏女一事传开后, 大家都私下传, 说这位貌美如花的小娘子怕是被太子看上了, 郑公夫妇这才有所警觉。
但当时也只是有所警觉,也没真正以为太子会真的收了这个徐娘子。
毕竟,太子冷情寡欲,东宫姬妾屈指可数不说,便就是那几个,也不见太子偏爱过谁。
而且,常良媛也偶向郑夫人透露过。说这几年来,太子并不去她那里,更不要说信任她了。
郑公夫妇原一直以为,太子是一个不会被美色所迷惑的人。或者说,他心中一直有记挂着大娘,是为了大娘他这些年来才这般清心寡欲的。
但没想到,太子说纳姬妾就纳姬妾。而且这个姬妾,还是徐家人。
事已至此,郑公夫妇不免也要着急起来。甚至郑夫人隐隐开始后悔,若早松口同意三郎娶徐娘子,就不会有今日这等局面。
这徐良媛可和曾经的徐良娣不一样,当年徐良娣国公府嫡长女,身份何等尊贵,太子竟执意不愿娶为正妻,只给良娣的名分。
而如今,这徐良媛不过只是徐门义女,太子却不但给了良媛的位份,还给她养嫡长子在名下的体面。
同样是义女,当年常氏入宫时,也只是承徽的位份。而他们郑家一再提议说要让雁奴养在常氏名下,太子也从未松口过。
徐良媛盛宠,可见一斑。
而起步便是良媛,又得太子父子倚重信任,日后擢升良娣,问鼎太子妃之位,岂不是指日可待?
“当时就该松一松口,不该那般在御前咬死了不同意。便是和徐家结亲恶心,但局面也远比如今要好。”郑夫人内心懊悔,“我可怜的三郎,为此一蹶不振,都颓成了什么样了。”
但这世上却无后悔药可吃,郑夫人深知,事已至此,抱怨悔恨皆无用。
郑国公站得高些,想得也比郑夫人更深一些。
他这会儿倒不是懊悔,他只是内心隐隐担忧。
见郑夫人还在抱怨这件事,郑国公索性说:“此事不论当时你我松不松口,结果就只有一个。难道你以为,太子救徐良媛,只是偶尔,是凑巧?”
郑夫人说:“难道……难道是……”
“没错。”郑国公点头,“这么久下来,依我看,倒非是徐国公那老匹夫暗中做的手脚,倒像是太子所为。”
又说:“你再想想,从头到尾的好好想想。自大娘出事后,太子对雁奴是何等的庇佑爱护?便是我们家送去东宫的常氏,他都不信任,不多看一眼,怎会任由雁奴如此去缠着一个徐家的人?想来,一早太子便心中有打算了。”
“而你我如今该庆幸。好在没松口答应三郎和徐氏的亲事,否则的话,日后再见太子,便该尴尬不知如何自处了。”
郑夫人十分焦虑担心,踌躇着说:“我也想起来,之前四娘为了她兄长,有去东宫求过太子,想求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