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知府,你也去过广府,知道监察御史也不可信!你来告诉朕,这世上当真有可以监察天下,一扫浊气的法子吗?”
顾正臣低头:“只要是人做事,就不可能杜绝所有问题。但臣以为,至少可以避免大的问题,稳住最大多数的百姓、收拢大部分将士,保皇室代代安稳。”
朱元璋走至顾正臣身旁,围着转了一圈:“说说。”
顾正臣肃然道:“臣以为,与其让锦衣卫监察天下官吏,不如让百姓代为监督天下官吏,甚至是锦衣卫,给百姓说话之权,投诉之权,发声之权。”
朱元璋皱眉:“百姓监督官吏?”
顾正臣重重点头:“没错,官吏是好是坏,地方上有冤无怨,百姓是否拿到赈济,是否过度徭役,是否生活得水深火热,官府奏报未必可信,但百姓身为亲历之人,想来其言辞相对官吏来说,更多几分可信。”
朱元璋反问:“难不成就没有刁民恶意闹事吗?”
顾正臣回道:“民不与官斗,这是各地百姓的共识。即便有一二刁民,那也经不起查验,若发声百姓多了,说明地方治理必然是哪里出了问题。”
朱元璋皱眉,暗自思忖。
朱棡走出,站在朱元璋一旁道:“父皇,先生这番言论早在广东时便与儿臣说过,甚至将此事作为儿臣课业,只不过入京之后格物学院、蒸汽机遇到了麻烦,一时之间并没告知父皇。”
“哦?”
朱元璋看向朱棡。
朱棡认真地说:“弟子与先生讨论过,广东之地,官员勾结在一起,加上朱亮祖在那坐镇,不准任何不利消息外传,这才有了无数冤情。若准百姓可以以书信的方式告知朝廷,传入京师,那广东的黑暗,只能遮民数月,绝遮蔽不了数年之久!儿臣左思右想,将这法子称之为信状法,先生以为信状不合适,便起名为信访法,即以信上访,求公道于天。”
“信访?”
朱元璋品味着,看向顾正臣:“你知道百姓不识字的多,他们如何能写信,又如何能上访,代朕盯着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