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国门刚刚打开不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中国企业的负责人很有吸引力,都想找个机会出国去看一看,玩一玩,开开眼界。
当然,除了这个摆不上台面的理由,这些人还有着其他理由。
比如国外的光刻机的是经历过长期使用验证,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好、价格更低等等。
而且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就出现了一股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潮。
坦白的说,这个思想在经济落后的八十年代,还是有一定正确性的。
毕竟国家手里没钱,而国外技术设备和国内已经形成代差的时候,就应该去想着如何花更少的钱追赶世界。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较少的成本发展起来的,因此这句话,在创业时期,是完全正确的,。
但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了人才,积累了经验,积累了资金之后,就应该因地制宜的去看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支柱产业上面,更要坚持自主开发,哪怕是要承受一些代价,以免在关键时期被别人卡住脖子。
可惜现在的中国,并没有经受过这种教训,对于产业保护上也没有多少重视。
因此那些早先还和清华大学商议购买投影光刻机的单位,纷纷开始改变。
就连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并下了订单的,科学院半导体所109厂及北京、上海、天津、无锡等地的其他大单位,都纷纷取消了订单。
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让清华大学研发制造的新型自动光刻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要知道这个光刻机项目从前期立项,到后期的研发,可是消耗了大量资金的。
在这个特殊时期,不论是国家,还是清华大学,都没有多少余粮,去维持一个不挣钱的项目。
部委和清华原本都是希望凭借着产品销售,来为后续研发提供资金,自己形成造血能力。
但现在这个打算破灭了,就让这个光刻机项目走到了解散的边缘。
李皓也是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不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介入。
虽然李皓可以让苏远程出面,向上级部委陈述利害关系,或者自己出钱来支持后续研发。
可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李皓需要的是一个能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研发团队,这样才能以后世的经验,来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
所以李皓需要他们经历绝望,然后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将项目收归自己名下。
当然,在此之前李皓还需要多做一些准备,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
让李皓开始明白,2000年后的一些经验,是不适用于2000年前的。
在这个时期,因为国内需要购买大量国外技术设备,可是自身又外汇储备不足,所以对引进外资极为重视,甚至将其做为了主要政绩之一。
这就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外资企业能得到的政策会比地方民营企业更好,而且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具体到自己身上,李皓没有做外国人的打算,便想着去拿个香江户口。
反正外资企业能有的待遇,港资企业也能享受到。
为此李皓就给苏远程打了电话,请他帮忙给自己办理香江移民,和公司注册。
苏远程的思想开放,对于李皓想要往香江移民的想法,并没有反对的意思。
只是询问道:“这事你爸和你大伯知道吗?”
李皓半真半假的跟着苏远程吐槽:“这个暂时不知道,不过我爸那里没事,自从我给他们厂联系完业务后,他现在对我态度可是好的不得了。
倒是大伯那里,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让他对香江的意见那么大,都让我感觉大伯是在香江那受了什么伤似的。”
苏远程自然是知道李奕的身世,李奕根本就不是李国荣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