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实打实的办事能力。这些小事儿在他眼中根本无需直达天听,轻而易举就给解决了,三个字,生活区。
袁可立亲自出面找了上海县的县太爷,先晓之以理,道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再拿出皇帝亲军的名头一顿施压,然后就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然了,由造船厂出工出料,为县太爷小舅子造两艘双桅快船是正常的生意往来。人家也不是不给钱,三十两银子一艘。价格是低了些,可造船厂正好有一批下脚料,扔了也是浪费,三十两足够工钱了,事情就这么巧嘛。
有了县太爷的默许,造船厂旁边的一大片荒地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生活区。要说造船厂里的工人是真能干,不到两个月,通往县城的碎石路就完工了,再过一个月,巨大的棚屋也拔地而起。
棚屋里没有机器设备也不是船台,而是一排排的木头案子。凡是想来此贩卖货物的商贩,只需按月缴纳少量卫生费即可获得一个床铺大小的案子,用来摆放货物供造船厂工人们挑选购买。
刚开始只有三五个卖吃食的小贩抱着有一搭无一搭的想法来试试水,结果买卖挺不错。虽然工厂里提供一日三餐,但种类有限,管饱不管好,每月都有不错收入的工人们隔三差五就会跑到生活区里换换口味。
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试水的商贩越来越多,贩卖的种类也逐渐丰富了起来。然后就有人看到了更大的商机,不再满足于在棚屋里摆摊销售,在咨询了造船厂的管事之后马上破土动工,在棚屋边上盖起一座正规酒楼,名曰观海楼。
两层楼里有茶有酒,有散座有雅间,专门从苏州府请来有点名气的大师傅掌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再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而是瞄准了兜里银子充裕的大匠。买卖非常红火,想进雅间吃一顿得头天预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