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历史军事>三国之凤舞九天> 第三千四百零八章 火光传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千四百零八章 火光传讯(1 / 3)

汉末之时,对于战争的结论是,水上交锋,弓箭为先。那一场璀璨绚烂的赤壁大战,周都督就是如此,与丞相言及。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谢曹丞相箭”,草船借箭,千古留名。

草船借箭,是罗大大的一支妙笔,将孙权受箭安排在了诸葛亮身上,加以夸大,从艺术角度而言,毫无问题。

但水上交战,弓箭为先这句话,是真知灼见。今世有着定边军的出现,弓弩的作用吗,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光是水战。

陆战之中,远程力量占据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广陵之战,曹军最忌惮定边军的,倒不是骑军,而是他们的弓弩及轰天炮。

远程一旦形成压制,能让你在战场上,赢得极大的优势和主动。轰天炮,超越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让他成了战略兵种。

在郝昭校尉的号令之下,轰天炮的攻击力度有所降低,与之同时到来的,是前线士卒伤亡的增大,但后者,不会有任何怨言。

器械队,是不会平白无故降低攻击力度的,一定有其必然性。没有轰天炮的掩护,陷阵军还不打仗了?岂不更被曹军说嘴?

军械的强大,也是战力的一部分,在狭窄山道的混战之中,什么军械最管用?那是非弩箭莫属,尤其是可以连发的“秋月”弩。

当年推广此弩之时,正是夜间,不但可以连发,且轻便易于携带,发射之时,更极为安静,叶欢有感当也明月,名为“秋月”!

后来装备步军,不断改进的步弓,也因对仗,被称为穿云弓。

考虑到步军作战的阵型,往往需要弓箭,前阵一般都有厚实的盾阵,除了轰天炮,寻常的弓箭想要破阵,却是极难。

因此,穿云弓的设计,是偏向抛射的,在空中划

出完美的弧线,借上那一阵冲力,打击敌军,设计的重点,就在与此。

与之相对,步卒标配的秋月弩,就更加在意直线打击能力了,一开始,是要求能在五十步之内,射穿三层厚牛皮!

和各大王牌军一样,器物阁也不乏努力进取的精神,一开始的五十步,到后来的六十步,八十步,乃至一百,不断增加。

射穿牛皮的数量,从三层,到四层,最后达到六层,不断进化。

这就够了吗?叶欢和麾下将领,都觉得够了。但器物阁的工匠们说不,我们还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于是,在分量上下功夫。

不降低射程和威力的情况下,减轻秋月弩本身的重量,在战役中,也有着绝大的作用。三年以来,秋月路减轻了了三斤十二两。

汉末的三斤十二两,换算到后世,就是一公斤多一点,听上去似乎不多,但在士卒全速负重行军的状态下,任何一点减轻都有利。

陷阵军普通士卒,战斗全重,十七斤十三两,这十七斤十三两之中,包括兵刃,铠甲,以及秋月弩,加上随身携带的弩箭。

弩箭装在特制的木匣之中,置放与士卒的腰间,内置十八支!加上弩弓之内,原本就在战时安装好的九支,总计二十七支。

原本,最佳的重量,按数据统计,应该是二十五支,但汉末之时,人们对九这个数字,有着莫名的崇拜,就变成了二十七。

之前的凝萃山防御战,短兵相接之时,陷阵士卒尽量在减少秋月弩的使用,不到关键时刻,他们总是会保留变化。

眼下地形狭窄,又需要破阵,在轰天炮的掩护之下,陷阵前冲的士卒,越来越接近敌军,甚至到了三十步,最多八十步。

这个距离,就是秋月弩的最佳威

力所在了,陷阵士卒之前积累的箭矢,在这一刻,集中爆发出来,青州营的感受,可想而知。

陷阵有远程,我们也有,但弓箭手发射,是需要一定姿势和动作的。秋月弩呢?简单到只需要扣动一下,且直线,瞄准容易。

三十步的距离,不需要有任何的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