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朝阳还没升起,街道上静悄悄的。城南郑家,郑莹正在拜别母亲。 她母亲如今在里学给孩童启蒙,算是有个正经差使在身上,左邻右里都对她母亲十分照料。 谁家没孩子呢?哪怕自家孩子已经过了启蒙的年纪,以后总是要成亲生娃的,到那时候自家娃儿可就落到人家手上了。 你不敬着人家当老师的,人家哪怕不给你家娃穿小鞋,光是冷淡一些便能让你家娃不好受了。 自古以来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命脉,采薇学堂给优秀学员分配的这桩差使可以说是大大地提高了兵嫂们的地位。 自从结交了不少或开朗或彪悍、且境况还和自己差不多的朋友,郑母柔软的性情虽不能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眼泪却比从前掉得少多了,整个人焕发出与从前全然不同的面貌。 听闻三娘要带郑莹去大理寺,郑母是一百个支持。不过临到分别,她还是拉着郑莹的手叮嘱道:"你此去长安若是遇着好儿郎,大可带他回来见见我。若是没遇上好的,也回来与我说一声,我在家中给你张罗。" 郑莹闻言笑应: “好。”她的想法和三娘一样,遇着好的便嫁了,遇不着便不嫁,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知道郑莹是要与三娘一起出发的,郑母便没有留她,只一路送她到巷口。郑莹狠了狠心,没有回头看伫立在巷口目送她远去的母亲,径直前往郭府。 郭老爷子与隔壁的钟绍京都提前回京去了,三娘则是留下准备交接完手头的县务再走。 狄县尉他们已经设宴给她送过行了,蓝田县的县官班子这次换了俩,走的是三娘和崔县令,其他人还得再熬熬。 熬资历这种事每个人都是要经历的,后台特别硬的人除外。 郭·后台特别硬·三娘打算趁着天色还没亮赶早离开,免得县中劳师动众。 不过送行这种事是避免不了的,从郭府大门打开一条缝的那一刻起,就像是一块石头扔进了水中,在整个蓝田县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三娘一行人出来后街上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连不良人齐齐出来维持秩序都不好使。 三娘只得无奈地与来给自己送行的街坊邻里多说了一会话,并保证道: “长安离蓝田县不远,我会经常过来的。" />得了三娘这句允诺,众人才给她让出一条道来。 送行队伍从城里一直挤到了城外,还有人想偷偷往载着三娘行李的车马上塞蓝田土特产。 狄县尉也起得挺早,登上城楼看着底下壮观的送行队伍,不免想起了自己的祖父。当年他祖父在地方上任职,走的时候甚至有人为他立生祠,逢年过节潜心供奉。 只是狄县尉出生得比较晚,这些往事只能从叔伯们口中听说了。没想到自己还能亲眼见到这一幕。 自己离任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民望吗?狄县尉想到自己来得比三娘还早,做的事却还没有三娘一个任期多,顿时生出几分紧迫感来。 三娘走了,三娘留下的许多决策却还需要人继续执行下去,他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狄县尉暗自下定决心,目光又落到了三娘……的身后。他的一双儿女今年已经满十五岁了,搁平时应该留在家里议亲才是,这会儿却屁颠屁颠跟着三娘走了。 唉,儿大不由爷,女大也不由爷,估摸着一时半会他们家这双儿女是要不回来的了。 狄平今年刚满十五,因为娘胎里带来的病根,身体始终比妹妹稍弱一些。不过他的长相集中了父母的优点,那与生俱来的屏弱并未削弱他的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