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针对他设的局,其目的就是让他身败名裂。
可偏偏刘协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所以刘协心中恐惧,担心对方还有什么后手,更担心对方要利用这汹汹议论,鼓动众人将自己废除。
刘辩的结局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刘协已经看到被废之君的下场了,无论如何都不想做第二个兄长。
刘协思索良久,整个人渐渐冷静下来。整个朝堂之上,他能相信的人并不多,能依靠的就更少了。
他先是让几个亲信宦官到宫外打听流言的情况,不出所料,整个长安城中,俱流传着他杀兄的说法,甚至还把马日磾之死也归咎到他的身上。
于刘协来说,事情比他想的还要恶劣的多。
刘协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曹昂的计策最靠谱。现在到底谁主使陈喜、王越杀了刘辩根本查不清,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查这件事。
最好的办法,便是找到一个替罪羊。
只要能解释的过去,哪怕还会有一些流言,总能说得过去。
刘协想着朝中一众人物,能作为替罪羊的,曹昂、皇甫嵩、杨彪、李傕、朱儁,这些人物在他脑海之中,全部一闪而过,便被否决。
这些人都是大人物,动哪一个都不容易。就像李傕,哪怕真是他杀了刘辩,可只要朝廷一动,李傕就敢造反。
而除了这些人,其他人哪一个都不够资格。
思来想去,刘协将目标放在了朝堂外的人,即袁绍和公孙瓒,刘表等人。
刘表是汉室宗亲,未来可为倚仗;公孙瓒名声臭,倒是可以,可他全无作案动机,只怕也没有那个实力。挑来挑去,也就只剩下一个袁绍。
可是这盆脏水可以泼到袁绍头上吗?
刘协思来想去,终是不敢。
袁绍是士族领袖,还是一方霸主,影响力巨大,最重要的是,若动袁绍,曹昂会怎么办?
这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搞不好大汉就要彻底分裂,刘协怎么敢。
思来想去,刘协也没有找到合适之人。
可是替罪羊若是找不到,那死的只能是他自己。
忽然,刘协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做替罪羊,而且有合理的作案动机。最关键的是,对所有人都能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