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烈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把地面烤炙得滚烫,那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仿佛都着了火,在蒸腾起来的水汽折射下,空间仿佛都在扭曲。
大青马热得直喘气,身上汗津津的,高不凡勒定马,手搭凉棚望去,但见眼前麦浪滔滔,无边无际,甚是壮观。
乐寿县地处冀中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开阔,一马平川,适合种植冬小麦,秋种夏收,如今正值冬小麦成熟的季节,所以一眼望去,满目金黄,一片丰收的喜人之景,但是,高不凡此时却面色有些凝重。
话说自从上次奇袭高阳县城后,段达便把指挥权交给了高不凡,自觉退居二线,此后的一个多月,高不凡调兵遣将,与王须拔的主力部队激战十余次,阵斩厚土将军和烈火将军,最终把王须拔和厉山飞逼得退守博野县城龟缩不出。
至此,王须拔和厉山飞麾下的五行将军只剩下一个洪水将军了,另外还有一个高阳公马行空,一个博野公甄翟儿,合计兵力五万左右。
反观高不凡,麾下合计兵力一万出头,其中约三千骑兵,剩下的都是步兵,本来段达麾下还有一千骑兵的,但那是段达的嫡系,是他保命的老本,并没有交给高不凡指挥,而是随他留守高阳县城,
王须拔麾下兵力五万,而高不凡只有一万,二者看似兵力悬殊,但正面真刀真枪干起来,王须拔肯定干不过的,毕竟高不凡麾下这一万人都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还有三千轻骑兵,而王须麾下这五万人,绝大部份都是扛锄头和粪叉的泥腿子,配备了兵器的主力也就七八千人的样子,骑兵更是少得可怜,一千不到,否则也不会被高不凡打得龟缩在博野城中不敢出来。
所以说,王须拔这支人马仗着人多欺负一下像段姥这种怂货可以,真遇上硬茬就现出原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所谓兵贵胜而不贵久,再精锐的部队,如果长期作战也会疲惫,士气低落,譬如鱼俱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不断地取得胜利,但是始终没有消灭贼首刘元进,使得贼兵被打散了又积聚起来,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士兵长期在外征战,以至于师老疲惫,不得不停下来休整,结果又摊上了一个爱猜忌的皇帝,最终把命也搭上了。
高不凡得知鱼俱罗被斩首的消息,伤感之余也吸取了教训,占据高阳县后便主动觅战,与王须拔正面硬撼十余战,短时间内便逼使后者躲进博野城中不出。
而自从王须拔龟缩进博野城之后,高不凡便安逸多了,他开始放慢节奏,围而不攻,让士兵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又从安乐郡调来了两千名鹰扬府军,将过渡疲惫,状态不佳的士兵轮换回去。
五天前,一直龟缩在博野县城的漫天军估计是粮食快要吃完了,突然主动出城决战,双方激战了一日一夜,尉迟敬德和段则成两人各率一千轻骑反复冲击漫天军的侧翼,终于冲破了对方的军阵。
漫天军的阵脚一乱,高不凡立即果断全军压上去发动总攻,一击而溃。漫天军兵败如山倒,最终分成两路落荒而逃,一路由王须拔率领,逃往东南方向,而另一路则由厉山飞率领,逃往河间郡西边的博陵郡。
于是高不凡也兵分两路,尉迟敬德率领两千骑兵和两千步兵追击厉山飞,而高不凡则亲率一千骑兵和五千步兵追击王须拔。
这五天内,王须拔率着残兵且战且退,从博野县逃到了河间县,又从河间县逃到了乐寿县,看样子是要逃往东南边的平原郡或者渤海郡了。
高不凡率军一路追杀,虽然一路上不断俘获了大量的漫天军逃兵,但绝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年轻小伙很少见,由此推断,王须拔的主力仍在,而且内部供给仍然充裕。
所以高不凡越追便越感觉不对劲了,王须拔这是真溃逃,抑或是另有目的?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