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也明白,靠这种小吃摊,发展不了多大规模,也挣不了大钱,不过用来锻炼队伍,打基础,也算不错的方式。
……
另一边,即便他躲清闲,随着年节越来越近,有些场合也是躲不开的。
比如,趁着年节聚在一起,和苏檀儿一起拜访苏家的亲朋好友。
这些事情,他和苏檀儿结婚时就应该做了。
不过,那时苏檀儿对于苏老太公安排的婚姻有些排斥,结婚当天就去外地处理事情去了,拜访亲友这一流程自然没有进行,现在算是补上。
拜访的间隙,苏檀儿也会和他讲述一些家长里短,亲戚间的趣事。
偶尔,也会有一些苏家的子弟,借着年节前的喜庆氛围,说两句喜庆的话,不过话里话外都是缺钱了;也有一些,直接过来诉苦的,说零花钱用完了,现在手头有多紧。
总之,都是想要点银子花花。
对这些兄弟姐妹,苏檀儿态度都不错,只要知道分寸,耐心听完苏檀儿的一番唠叨和叮嘱,还是能讨到一些钱的。
说多不算多,说少不算少,三五十贯,够他们在秦淮河上喝几晚花酒的。
每当这个时候,看着苏檀儿认真的说教和叮嘱,李牧对她真有几分佩服。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过来打秋风的,苏檀儿自然能看出来,但她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很有耐心的听对方说着各种理由。
无论对方说何种理由,她总是表现出一副很相信的样子,有时还会诚恳的提建议,叮嘱几句莫要乱花钱。
简直和善的一塌糊涂,便是这些人离开,她依然脸带笑意,面不改色,为李牧讲一些这些堂兄堂弟以往的趣事,把兄友弟恭做的极为标准。
或许许多地方处理的还有些青涩,但,行动中蕴含着的分寸把握,在她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得了。
除了拜访苏家的亲朋好友,苏老太公也开始渐渐放权,苏檀儿掌管的事务更多了,需要拜访的人也多了。
特别是过年的时候,生意上的伙伴也需要走动和维持。
李牧不可避免又被拉了壮丁,不过当摆设这方面,他还是称职的。
苏檀儿谈生意,或者叙旧聊天,李牧就喝喝茶,不时插上了几句,不至于太过疏离。
这些商家也知道他的名头,江宁有名的才子,不但是词写的好,字写得更好,虽然是赘婿,却没人敢怠慢。
大家对他都表现的客客气气,有的甚至趁此机会,当场求字。
李牧的字最近抢手的一塌糊涂,加上他有意节制,一般人想得到他的字,还真是千难万难。
忙了几天,该拜访的人也拜访了,恰好,苏檀儿幼时最好的玩伴苏丹红回到江宁,两个长时间没见面的闺蜜叙旧,李牧总算清闲下来。
作为大房独苗,苏伯庸对于没有儿子颇有些怨气,连带着对幼时的苏檀儿也忽冷忽热。
苏檀儿懂事之后,也不免叛逆,甚至孤僻过一段时间,当时陪伴她的除了婵儿娟儿杏儿三个丫头,也只有当时任江宁掌柜的表叔苏云松的长女苏丹红了。
苏丹红也是活泼好动性格,长大后才渐渐变得温婉起来,苏云松去管理外地事物后,随着离开江宁,两姐妹从此难得见面。
此时回来了,苏檀儿难免高兴,放下手中的账本:“丹红表姐现在哪?”
娟儿道:“在前院那边,刚才遇到几个掌柜,在那说话,一时是没走开。”
苏檀儿知道她这位表姐已经嫁人了,夫婿是苏家布行的一名掌柜,今年还诞下一子,故而没参加苏檀儿的婚礼。
苏檀儿道:“好!咱们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