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渠南部安州的南温府正应了那句南温熟大渠足的老话。
多年来一向风调雨顺稻产颇丰,年年向朝廷供奉的御米更是极富盛名,主管一州农桑的稷官便驻扎巡视于此。
单论富庶程度的话,或许比不上淄煌和姑藏城之流,但足列七十二府前六甲;南温女子又是出了名的千娇百媚,因此引来不少云游文士或行走客商。
此时南温府西城门口,巍峨城门耸立,两侧赫然有着六名披甲持枪士卒。
沿着中枢干道前行,有马车自远方疾驰而来。一名身着大袖布袍的书生模样青年端坐车头,稍微勒紧缰绳,马儿四蹄动作减缓。
不多时就已到了六名持枪的守门士卒身前,领头的兵卒是个脾气暴烈的老年军汉。
他眉头一皱,摸不清来人来历,但看这马车样式想必不是什么豪庭权贵。
于是向前一步沉声喝道:“来者下马,通报籍贯、人数、以及来我南温府所为何事。
书生青年憨憨一笑,回首微微掀起车帘,低声询问了句什么。
车内传来一阵沙哑嗓音,书生男子点头,而后翻身下马,走到兵卒面前温声一一回答。
烈阳曝晒下心情烦躁的老卒见年轻人如此软弱作态,冷笑一声有心要刁难几句。
忽见,一枚白花花的鼎朔通银从年轻人袖口滑落,撞出一声闷响。
青年连忙弯腰捡起,侧身挡住其余兵卒视线,低声道:“这位大人你掉东西了。”
他不动声色将之放进老卒袖口。
老卒脸色稍解,掂了掂重量,抬头看天,低声叹道:“哎,最近家中又新添了口男丁,吃穿用度,这……”
年轻人心领神会,又是半两银子递上,自认厚道的老卒觉得意思差不多到位了。
瞥了眼这相貌老实的年轻人,而后挺直伛偻身板,颇觉神清气爽,喝声道:“放行!”
看着马车悠悠前行驶入南温,老卒竟然有些不舍,同时也在心中暗自慨叹:“人不可貌相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一驾马车却没有沿着中枢干道前行,而是左拐右拐进了一条暗巷。
车马停在一栋破落别院门前,有几人依次掀帘下车,连同先前青年共数五人。车里下来的另外一个年轻男人,身材较矮,睡眼惺忪,大概是没休息好。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其中两位身着青衫的女孩。
其中年龄尚小的大概只是十五六岁模样,双眼皮,杏眼黛眉,鼻子虽不高挺但却小巧,模样看着就让人觉得欢喜。
大的也不过十七八岁模样,鹅蛋脸,丹凤眼眸,扎着同心髻,只是眉毛却锋利如刀,硬生生抹去了七分脂粉气。
最后下车的是一位老者,一只眼睛眼皮耷拉,想必是个半目盲之人,他脸上遍布黑色斑点,作寻常的富家翁打扮,怪异的是左耳上竟然挂着碧绿耳坠。
这本该是女子饰品,出现在一老翁身上,难免让人觉得邪性。
先前的书生男子,转移视线,看向老者。
老人点头微笑道:“按着妖气浓度判断,应该就是这里了。
嗓音沙哑与之前马车中的声音如出一辙。
话音刚落,书生青年从怀中取出一把钥匙,就要去打开门上栓锁。
老人伸手虚按,示意不要轻举妄动:“先别着急推门,这院里肯定有些古怪。”
他又扭头对矮些的青年温声说:“元亭贤侄,听闻你走的是十三古修途中录阳众一脉的路子对探查妖邪最为擅长,不妨给大家涨涨见识。”
瘦小青年揉了揉脸显然不是太情愿。
不过在瞥了眼身旁面容姣好的英气女子后,还是窸窸窣窣地从怀中掏出一面古朴青铜镜,面对大门,莹白光华自青年指尖缓缓流出;裹住镜身。
镜面忽如平静水面遇大风般,泛起涟漪。
被老人唤作元亭的清秀男子,仰头高高举起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