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于闲。”
下午,白墨来了联络,“给你在一份报纸、一份杂志上留了版面,7月11日出刊。”
“太感谢了。”
白墨这说辞当真肯定,“留版面”意思是还没收到稿子,位置已经给于闲内定了。
只要后续发过去的文章不涉及违法乱纪的事情、别写得狗屁不通,符合查重率要求都能通过正式报刊发出来。
吴千山快马加鞭增刊的檀香大学学报,得下旬出来。
别说下旬了,哪怕他在本月15日出刊,也比于闲的速度慢。
更关键的是,吴千山不会去关注杂七杂八的报刊。
比如白墨说到的杂志《古代趣闻》;
报纸是月阁市那边,《月阁城市报》的自然历史板块。
放在学术圈,尤其是学术大牛眼里,格调实在太低。
但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官方批准发行的刊物,刊登的论文除非涉及学术不端等问题,发表绝对有效。
敲定期刊,于闲将论文发到对应的编辑部邮箱,立刻打开电脑开始肝长臂浑元龙相关论文。
这是个史前未知物种从无到有的发现,不同于常规论文,用古生物学家的专业术语叫做“描述”。
之前还未成为有效种的奇翼龙便是如此,已经发现化石,并且有论文“描述”,可信度比较高,可以称为:模式种。
待化石愈发完整,学术界广泛认可,则成为有效种,在给之前的模式种一个全名。
比如最先被发现的雷神翼龙,模式种名:皇帝雷神翼龙
长臂浑元龙有41%的完整度,比第一个奇翼龙化石15%的完整度高多了,于闲有信心让它成为有效种。
第一篇论文非常重要,随后还得像处理奇翼龙化石一样一口气发表各方面的相关论文,形成矩阵。
后续其他人不管再怎么鼓捣,也都是给于闲的发布的成果锦上添花。
等于闲在古生物学者圈的地位起来,受到学阀欺负的情况就会削减。
说着简单,想要做到何其容易。
首先是学历。
经历了檀香大学的事情,于闲打消了读研的念头。
且不说备考过程,也根本没法判断导师是什么秉性;
即便导师是好老师,问题在于不可能放手完完全全让于闲天南地北挖化石。
挖了还得和学校、研究所共享成果,不如靠自己。
那么,于闲未来得有属于自己的研究所,这可不是一两百万能搞定的事情,翻十倍资金起个头还差不多,学术底子也得通过官方的资质省察。
太难了...
买上足够的食物,于闲连着通宵,着手把最重要的长臂浑元龙描述论文写出来。
这东西肯定得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不能再丢负面期刊里了。
可是,要如何知道哪些期刊不会卖吴千山面子。
于闲能想到一些国家大刊,本国官方博物馆的《天仪博物》、北方名校联盟,北府研究所的《历史钩沉》。
发给它们的话,论文中关于长臂浑元龙化石的检测报告又未必能达到规格,白墨顶多找贸易伙伴帮忙,六绝户内没有专业对口的关系。
不管怎么样,论文先写。
后续日子里,于闲开始闷头整合《学霸文献库》里的相关资料。
文献库有着诸多参考,缺点是没法直接拿来用。
魔鬼蛙的出现,导致相关时期的古生物演化路径改变。
原始祖鸟这样可以作为鸟类辐射演化参考的物种同样变为未知,于闲运用文献时不得不千万小心,还得大量阅读现今前沿古生物文献。
相比于写奇翼龙化石那样已有发现的论文,长臂浑元龙论文属于从0到1的突破,相当困难。
这些天,苏清歌时不时会在休息期间过来一起吃饭,双方很少交流,又有些心照不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