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恂对于党校进修班异乎寻常的关注,让袁梅絮絮念叨的声音突然卡壳了。
“你不会是想去考党校吧?你都已经是大学生了,还考这种两年制的大专干什么?”
宋恂只是先打听一下行情。
放弃现有的工作,脱产去党校学习两年,对他来说不是小事。
他的事业正在上升期,在外贸局也干得挺顺手。他们这个班子已经磨合得很好了,三个局长副局长各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全力拓宽地区的外贸业务。
若是去了党校,毕业以后再想回原单位,基本不可能还有他的位置。
“我大学读的是工科,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基本没用到。如果有机会系统地进修一下政治理论,我可能会考虑的。”宋恂答得保守。
孙君华鼓励道:“你们别小瞧了这个进修班,党校在全省范围内只招收100名三十岁以下的高学历学员,包括在职干部,退伍军人和今年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毕业以后省委组织部包分配,像你这样的脱产干部,工龄工资一样不落。带薪进修两年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而且按照惯例,这种进修班结业以后,在职干部通常是可以升半格的。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孙君华都很支持宋恂去参加党校的入学考试。
她家袁梅的成绩其实还可以,努努力的话上省内的本科是没问题的。
不过,袁梅放着本科不想报,却一心想上党校的大专。
一是因为党校结业快,别的学校三年才能大专毕业,而那边两年就能上岗工作了。
二是因为各级党校如今都缺少理论课讲师。这一批学员毕业后,有二十人会被留在省委党校任教。
袁梅就是看准了这个任教机会。
她的青年时期基本都是在最基层的农村和工厂度过的,一份党校讲师的工作,对她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孙君华直觉自家闺女八成是要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党校了。
如果宋恂也能去党校上学,他们就能相互照应一下。
至于多一个人考试就多一个人竞争这种顾虑,是完全没必要的。
这次的录取比例是,在职干部和退伍军人占80%,高考生占20%。
双方分卷考试,分别录取,两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孙君华能想到的,袁梅这个当事人当然也能想到,她也不劝宋恂仔细考虑了。
跑进书房翻出老袁同志的一个笔记本,将上面记录的党校招生章程分享给了宋恂。
“党校招生的事还没有正式公布,我爸也是这次去省城出差才听说的。你看看这上面的具体内容吧。”
宋恂接过来大致扫了两眼。
袁书记的这份招生简章应该也是从别处抄来的,只记了一些关键词。
政治清白,政历清楚,高中、大学文化程度,三十岁以下,婚否不限。
考试科目与高考完全不同,只有两科——政治和作文。
但是政治考试的内容很多,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的政策方针。
虽然实收100名学员,可是分配给各地区的报名人数并不相同,比如省城有200个,而海浦地区只有60个可以参加正式考试的名额。
这60个名额看似不少,却是要从全地区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的。
能否被选中也不是通过职位高低决定的,而是要考察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
从袁书记家离开,宋恂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儿子散步回家。
吉安刚走几步就晃了晃他的手问:“爸爸,你也要去考大学啦?”
“不是大学。”宋恂跟小孩子解释不清楚党校和大学的区别,便又改口说,“还没想好。”
“你要是上大学是不是也得走啦?”吉安仰着头小心翼翼地问,“能带我跟弟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