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宝丽金的情况,还真有点复杂,虽然控股权在飞利浦那里,但它本身同样也是一个包含了众多分公司、工作室、子公司、子品牌等等的庞大集团,复杂得无法用一个“维度”道尽。
从香江这个维度审视,宝丽金是一个国际性的唱片业巨头,尤其在没有高弦打造的尚华文化的“老剧本”里,当前这个时期差不多进入最后的黄金期了,旗下不少歌手成为华语乐坛上,时代和情怀的经典;至于现在这个时空嘛,宝丽金在华语娱乐圈的表现,马马虎虎了,和什么环球唱片、华纳唱片等等国际同行相比,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再从业务这个维度来讲,实际上宝丽金不仅仅是一个唱片公司,集团旗下还有影业公司,实力虽然比不上米国的好莱坞,但在欧洲,还是可以当老大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业务全面性,在过去的一九八零年代里,宝丽金除了遭遇诸如没把握到迪斯科音乐浪潮之类的冲击之外,还被电影投资严重失利狠狠地坑过。
当然了,在近十多年的经营表现里,宝丽金不会一无是处,比如从飞利浦涉足这个行业的动机——方便促销自己电子产品的维度来讲,CD业务在米国市场的销售额,在进入一九九零年代的第一个年头,便达到了三亿三千多万多美元。
回到最简单明了的维度——现在宝丽金的经营状况,说白了就是,走资本运作的路线,为此,宝丽金的股票已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和米国扭腰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接下来再搞大手笔的收购,扩张资产规模,打造一个足以取悦股市的标准财务报表。
这一招不算新鲜,而效果到底怎么样,一个决定因素就是具体执行人的水平,目前宝丽金的全球首席执行官是曾经在哥伦比亚唱片法国区担任首席执行官的阿兰·利维,此人跳槽到宝丽金后,当年就带领宝丽金唱片成为法国市场的龙头老大。
成为宝丽金全球的负责人后,阿兰·利维在一九八零年代末一九九零年代初陆续发动了两个大型的收购,分别以一亿八千万美元和五亿美元收购了小岛唱片和A&M唱片,将两家公司的知名艺人和作络到麾下,也就是实现了资产的扩张。
只不过,这种发展路径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也不是人人都百分之百地心里有底的,饮鸩止渴,或者寅吃卯粮,甚至涸泽而渔,都很常见,从“老剧本”里的宝丽金最后下场,以及在最后的所谓黄金期里,包括不少签约艺人迟迟得不到唱片制作资源、无法推出唱片在内的诟病,多多少少地也能反映出,这个回光返照过程里的某些内幕。
换而言之,对于阿兰·利维能把宝丽金的发展带到什么程度,宝丽金的母公司飞利浦的首席执行官杨·蒂默未必信心十足,可阿兰·利维的前任就是飞利浦的管理委员会派过去的人,结果经营不善,还闹出了办公室内的婚外情,只能下台走人,指望相比更为内行的阿兰·利维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叶黎成提出收购宝丽金的时候,杨·蒂默万万没有脸皮,说什么宝丽金属于非卖品,来坐地起价,只是沉着地反问了一句,“对于飞利浦,宝丽金确实属于非核心资产,近些年经营的盈利表现,虽然可能有些不堪,但在全球唱片业仍然占据着无可否认的优势地位,对此,收购财团可以拿出什么样的有诚意收购条件?”
叶黎成微微一笑,尽显此时他所代表的香江资本的实力雄厚和胸有成竹,“目前宝丽金的市值大约三十亿美元,飞利浦手上还有百分之五十多的宝丽金股份,你们可以全部出售,也可以出售其中足以控股的份额,余下部分待价而沽,我们这边多给百分之十的溢价,而且付款方式是现金,相信必定可以极为明显地改善飞利浦的财务报表,也算是给大家的多方面精诚合作,奠定一些充满友情的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