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七十章 舆论开始转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章 舆论开始转变(1 / 2)

明末问题的关键症结就是财政,税收太少,这种观点在现代虽然刚出现时也让人非常惊异,可是经过十几年连续不断的网络信息轰炸传播,已经差不多成为普遍共识了。不过在崇祯初年说起来简直就像投下了一枚核弹的效果,那几个书生和周围的看客一时被炸懵了,只是感觉和长期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完全相反,还下意识地想要反驳争论,从旁边上来一个老头,向在场的人拱了拱手,打广告说各位不必争辩了,今天有一出新戏请各位观看,能少费些口舌。

在场的熟客都认识这老头是京城有名的戏班班主于田,看戏就是茶楼的常规娱乐项目之一,听说又出了新戏,还和他们争论的话题有关,就都安静了下来,等待戏台上开戏。于田指挥人在戏台上布置好背景道具,打扮好的演员上台开始表演,说的是天启初年辽阳城的事,城外一大群破衣蓝衫面黄饥肉的群众演员,唱词凄惨。

第一个出场的主要演员是辽东经略袁应泰,下令打开城门,接城外大量的难民和蒙古兵进城,有武将在旁边劝阻说蒙古兵可能倒戈、难民里也有可能混有建虏奸细,饥寒的难民进城以后也可能引起内乱。袁应泰来了一长段唱词,大谈仁义,声情并茂。如果换一个背景或许有不少观众会喝彩,可惜的是辽阳城的结局早就已经众所周知,台下观看的很多茶客已经纷纷大骂起来,咬牙切齿地指责袁应泰迂腐可恨,甚至有观众朝台上扔果壳果核。

第二幕是难民进城后的事情。原来城里的饥兵加上新的难民生存艰难,到处乞食,甚至抢夺居民,城中人心浮动。袁应泰向城中众富商请求错钱钱物供应军民,为首的富商李玉山反应冷淡,其他商人也依样学样,个个都哭穷,最后只提供很少一部分物资就散了。旁边一个武将建议袁应泰清查统计城里的人口和财产,重点监视刚进城难民中的可疑人员,征调训练青壮年参加守城,妇女参加后勤保障工作。对所有富商的财产物品集中收缴,确保军队需要,事后在论功行赏,被袁应泰一口拒绝,说这样做是抢掠民财,不是仁义行径,会激起内乱。

看到这二幕剧情观众没有说话,似乎感觉武将和建议和袁应泰的回应和刚才那个老者和四个书生争论的话很相似,想起了辽阳城的结果,似乎陷入了沉思。

接下来的第三幕戏,就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结局了建虏攻城,城里饥兵饥民内乱,充当奸细的蒙古人内应,辽阳城迅速被攻破,袁应泰自杀。扮演建虏的演员下令把所有城中居民赶出城去,城中房屋让给建虏士兵居住,强行剥走辽民衣物,几十个扮演被剥衣物辽民的群众演员状态凄惨,女性纷纷自杀。之后建虏又在城里捕杀城中大小商人,抢劫商人财产,李玉山看到妻女自杀,财产全部被建虏夺走,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心如死灰,感叹了一句“悔不当初”,自杀而死。

到这一幕结束,整出戏就演完了。虽然很多人事先都知道的结局,不过未必清楚其中的细节,第二幕结束还只是陷入沉思,没人说话,这一下连动作都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干笑地说戏曲为了吸引人,难免有些虚构夸张。老者说可以去问问辽东逃回来的难民,这出戏有没有夸张,后来角落里有一个人低着头,似乎陷入了痛苦的回忆,用沉闷的声音说没有夸张,当时的真实情况比戏中还惨酷百倍。

在座的茶客里也有亲友从辽东逃回来的难民,知道一些内情的,也都纷纷议论,介绍自己所知的情况,还有一些本身就是逃难辽民的现身说法述说自己的经历,几乎成了一场此起彼伏的“诉苦大会”,之后有人又说起多收些税发军饷确实必要,否则就像辽阳城里的情况,积蓄再多财富建虏杀了进来全部被抢光,连命都保不住。钱都便宜了建虏,又被用来攻城掠地,屠戳更多辽民。

这时突然有一个人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怒斥因咒骂崇祯这几天收获称赞的钱士升,说挨了一百廷杖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