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党。
没错,就是新党,这是随着武勋派入阁后,朝中武官声音高涨后,提出的新派系。
启思革新?
这就是严世蕃为变法做的准备吗?嘉靖来了兴趣,换了个惬意舒适的坐姿,打开奏本。
这时,下方的严世蕃也开口了。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为我华夏治国之根本,为国家之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时移世易,臣以为今日之制,亦需有所省思与革新,以应天下之变局。”严世蕃说着,看了眼嘉靖,然后继续道:
“为此,三年间,臣总结了陈旧的以儒宗为首的王朝体制下的几大弊端,并做出应变之法,”严世蕃语气顿了一顿,“其一,便是包括我大明在内,此前所有王朝,思想皆僵化!”
听到这里,高拱轻哼一声,只觉得这疯子,又开始大放厥词,大言不惭了。
一旁的张居正也是微微摇头,变法?他不认为严世蕃有这个能力。
就算他准备三年又如何?严世蕃有几斤几两,作为老对手他可是太清楚了。
赵贞吉也是默默听着,神情间不以为然。严世蕃变法?这听起来,好像是话本故事一样。
至于其他人,比如徐阶、裕王、景王、司礼监众人,也都不认为严世蕃能说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只当他又是借题发挥罢了。
不过严世蕃却不管众人的想法,继续说着。
“一味强调经典之背诵与诠释,而忽视对实际问题之分析与解决,使士人成为腐儒,无实践之能。”严世蕃说着,目光瞥了眼高拱。
就是这一眼,险些让高拱炸毛。
这狗贼,看我是几个意思?我是腐儒吗?我没实践之能吗?高拱的拳头因为严世蕃的一个眼神,捏的梆梆硬。
“对此,臣以为当鼓励士人学子,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并对经典文本做出不同见解。融合诸子百家,如引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之学,使我朝,士人学子不被一家一眼所蛊惑。”
严世蕃言辞间,无不是对儒家的针对。
一家一言所蛊惑?这说的是谁,再清楚不过了。
“其二,便是如今科举制度之局限,堪称是弊病。”
“我朝科举,仅限于儒家经典,忽视其他学问。如今我朝国力上涨,士、农、工、商当全面发展,这自然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学问。”
“忽略实际治国所需之多样才能。”
“臣以为,当引百家学说入科举,所谓兼用则明,偏用则暗!”
偏用则暗?对儒家的针对,真的是无处不在!
“其三,守旧之弊。儒术崇尚古制,维系旧章,常有抗拒变革之举,阻碍社稷之进步。
缺乏进取精神,过重稳定和谐,致进取之心匮乏,创新之力不足。”
“我大明是新生之大明,自当有新气象。不应被某些国之蠹虫所阻碍发展。某些陈旧顽疾,也应该尽早剔除!”
说到这里,严世蕃深吸一口气,道:
“以上是臣针对现如今,提出的我大明存在的三大阻碍大明,迈入全新王朝的弊病。”
“这些弊病若是让其继续存在,那么即便那时我大明成为仙朝,根本上依旧是一个儒家思想控制下的提线傀儡。”
“自古以来,”严世蕃说着,环视众人,侃侃而谈道:“治国无外乎五个阶段!”
严世蕃说着,竖起了手掌。
此时,张居正眉头紧锁,看着严世蕃,此前眼神中的轻视隐隐散去,带了几分认真。
他觉得,严世蕃今日说话,很有条理,似乎并不是在狺狺狂吠,想听听他的高见。
作为一个理智的改革派,张居正对“变法”这两个字,是很敏感的。
严世蕃提出的这三大弊端,固然有其对儒家的不满和对孔家的仇恨,想借此机会报复。
但不论是‘思想僵化’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