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玄幻魔法>清穿之妖媚惑主> 第542章 慈禧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2章 慈禧11(1 / 2)

当初英法入侵北京的时候,曾国藩正在南方跟太平军打的如火如荼。

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被破格提拔后,就多年没有升过官。

主要是因为咸丰帝不待见他。

因为成丰刚即位时,曾国藩直言不讳指出了一些问题,惹得咸丰帝龙颜大怒,就一直不给他升迁。

本来曾国藩在南方一没实权,二没粮饷,给皇帝守江山,皇帝还不信任,地方官员不配合也协调不动,一直那么半死不活得守着。

慈禧掌权后不久,直接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

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

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曾国藩有了实权终于可以甩开膀子打太平军了。

这个时期,是汉族官僚最得势的时期,全国各省的总督、巡抚中,几乎清一色都是汉人。

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后。

慈禧立马意识到曾国藩权势太过大了。

整个半壁江山,巡抚、都统不是曾国藩的好友就是他的门生幕僚。

作为一个掌权者,慈禧深得帝王权术,平衡朝廷政权,督促他裁撤湘军。

再看咸丰帝之前,小肚鸡肠,犹豫不决,放了权又反悔马上收回。

瞻前顾后,一边怕湘军壮大,一边还想湘军打胜仗,用人方面前怕狼后怕虎,没有一点儿魄力。

甚至于后来的晚清名臣,基本都是慈禧在位时提拔任用的。

晚清四大名臣全出自她的提拔,张之洞更是破格连升几级,可惜慈禧死后再也没有出过一位有能力的大臣。

这几位为将来大清的延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紧接着,慈禧在奕?的建议下,开始推行洋务运动。

旨在强国强兵,洋务运动的本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慈禧发动政变后,以“自强”、“求富”为宗旨的洋务运动迅即拉开序幕。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支持,洋务运动又怎么能在强大守的旧势力的阻挡下延续三十多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慈禧被一些史学者称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说她“一贯顽固守旧”,殊不知慈禧值国事是非之际,亦不乏改革进取之心。

洋务派每办一事,必招致顽固派和清流党的攻讦,朝廷上无一日安宁。

洋务运动很多清流并不同意。

慈禧讨厌这些清流,这些清流只会拿着笔杆子弹劾别人。

但凡涉及洋务的,总有一班清流党反对。

慈禧对他们烦得很,但是有些不能说的话,还必须靠他们来说。

朝廷也不能让在外掌实权的大臣为所欲为,有这帮清流党,可以结他们的笔杆子完成自己不愿说的话,不愿做的事。

面对顽固派和清流党的嚣声,慈禧太后巧妙地施展其政治手腕,逐渐地减少来自他们的阻力。

虽说没有从制度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这次外科手术,确实给大清王朝带来了一些生机。

很多官办企业、军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

练兵、制器、修铁路、架设电线、办电报、办造船厂、派遣留学生,这些举措无疑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

慈禧无疑是支持改革的,但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与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又有一定的差距。

她并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愚昧。

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愚昧和私欲,直接影响到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的实绩。

更为重要的是,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进程和目标从未有过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而是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

外交这块是慈禧办的最差的,但依然可圈可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