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只有华清大学有大学生爱心超市的时候,大家只是把它当谈资来看。
这就像8人间羡慕4人间,电风扇宿舍羡慕空调宿舍一样,因为自己无法改变,所以只是一起说说而已。
但不知不觉间,各学校在不同师生的努力下,都建起了大学生爱心超市,大大方便了学生们购买生活用品,也帮他们省下了许多钱。
在大学生爱心超市办起来之前,全教授还是经常给贫困生借钱的,这个频率大概是一个月要借五到八个人这样子,等到超市开业,这个人数骤然减少了一半,有一些贫困生咬咬牙,一个月的钱也就够花了。
借钱这事其实是救急不救穷,一个真正的贫困生,假如他真的没有钱,需要向老师借钱的时候,他内心也是很慌张的。
因为他不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还上。
虽然全教授每次借钱的时候都抱着这钱打水漂的心态借的,根本就没打算让孩子们还,但任何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同学,都不可能真正的去占自己师长的便宜,那他们成什么人了?事情传出去,以后还要不要再学校里混了?
这里就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他们没有地方挣钱,所以才只
能去借钱,借了钱之后还是没有地方挣钱,这钱就一直还不上,假如月月都需要借的话,这个借款数额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
还不上钱的人,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哪怕他的债主不催他。
大学生爱心超市办起来后,一是新增了学生兼职的岗位,例如收银,理货,搬货,打扫卫生等,这些活都是找小时工去做的,没课的时候他们都会过去蹲一蹲,运气好的话,就能抢到活计,挣一点小钱。
其次,大学生爱心超市里的东西都很便宜。
当只有一家超市的时候,超市里卖的还都是瑕疵品,但当一家家超市在各个学校都建立起来,瑕疵品肯定是不够卖的,所以江云就想办法谈了超低价的团购。
一样是只对学生开放购买,并且限购,产品质量会因为价格成本的原因,稍微降低一些,还会打上校园特供的标签,这样不会影响校外正品市场的价格。
这种能达到市面上70~80质量的特供渠道产品,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在实际体验中,这一点差距并不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
那些接受不了的人自然会去外面的商店买更
好的产品,本来也不是超市的目标客户,流失了也不会心痛。
更多的学生,或者说穷学生,都是更喜欢在大学生爱心超市里购买商品的,当学生的哪有不穷的,大家都活的扣扣搜搜,大手大脚的才是极少数。
他们不介意质量差一些,他们可以更加小心的去使用,有东西用,总比没东西用是要更好一些的。
大学生爱心超市越办越好,它建立在任何一个校园,只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可以给学生们打下根深蒂固的特殊印象——
那就是学生就该省钱,学生就应该在这里面买东西!
勤俭节约本来就是华国美德,穿瑕疵品、买便宜货,做这些事并不丢脸,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有人都这样做,这就变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些贫困生,尤其是自尊心比较强的贫困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不会觉得自己用一些不太好的东西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了。
大家都这样用,他怎么可能会丢人呢?他们的自尊心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了保护。
与此同时,超市给他们提供了兼职岗位,虽然岗位并不多,而且讲究先到先得,但总会有一部分人受益。
虽然
超市帮不了所有人,但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一时是一时,别人可能不在乎,但被帮的那个人在乎。
也许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兼职,就可以让某个人免于一天的饥饿,免于一次金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