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武将、外戚、宗室四类人。
其中归于文臣的是故宰相王旦之孙,现如今知谏院的王素之侄,王贡。
其实赵昕本来是想选王素的儿子的,但奈何没有适龄者,只得点了王贡的卯。
另一位代表文臣的就是赵昕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晏几道,作为晏殊的幼子,且和父亲晏殊一样又有神童之名在外,获得一个伴读名额真是太正常了。
至于代表武将的两人,一人是种世衡的幼子种谊,一人是张亢之子张熙。
此二人的父亲都是抵御西夏的良将,且都和文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言以蔽之就是受到的歧视较小。
外戚方面是曹评与李玮。
至于宗室,赵昕在看到可供挑选的宗室名单时都吓了一大跳。
大宋朝的宗室数量分布与军事上奉行的强干弱枝截然相反,承继天下的帝系连着两代陷入了绝嗣危机,但递上来可供挑选的总是名单厚度却是武将加外戚之和。
虽然用系统一检索一个查无此人……
可见其中并无什么出类拔萃的国之干城。
所以赵昕到最后干脆顺着眼缘挑选了一个叫赵克城的,一个叫赵克坚的。
没别的原因,单纯是因为赵昕认为这两个名字听起来提气。
不过旁枝宗室还是和军队建设有一定共同点的。那就是数目庞大,人员臃肿,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当猪养着,就提防着他们心思野了要谋反。
好在赵昕也只是取二人的小心谨慎,与强烈的上进心,也能凑合着使唤。
赵昕很明白宋祁的顾虑,他这八个伴读里头最年长的李玮也不过才十岁,还是用时下习惯计算的虚龄。
最年幼的晏几道还不到七岁。
让这么一帮年纪相仿的孩子待在一块,别说是干活监工了,就是把房顶拆了也不无可能。
但赵昕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师傅,岂不闻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武么?多多任事,方能积攒经验,广博见闻。如今都是些小事,做错了也不打紧,反正弟子如今是能兜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