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昊是九月初一离开京师的。
路过大沽口时,他视察了一下天津港工程进度。只见五条粗石混凝土的栈桥,就像一个张开的手掌一样,从岸边延伸向宁静的港湾。
渤海湾是个内湾,风平浪静,对施工十分有利。前后四个多月,码头的主体工程已然完工了。
码头一侧,成排的粮仓和货栈也已经修建完毕,工人们在紧张的打扫收尾。再过几天,第一批正式海运而来的漕粮,就要到天津港了。
到时候会举行隆重的到港仪式,户部尚书马部堂,和新任的河漕总理潘中丞,都会来参加。
不过赵昊不打算等了,他虽然忝为大明皇家海运总公司的一把手,但在这种场合露脸,只会让大人们平添尴尬。
大人物们要的是个面儿,私下里对他赵公子怎么舔,那都不是事儿。可大庭广众之下,还真是拉不下那个脸呢。
于是赵公子准备在胡守仁那里,跟戚继光见个面就出发了。
此番再见,戚继光终于恢复了大帅的风采,器宇轩昂、挥洒自如,调门都高了几分。跟之前那位被整得晕头转向,谨小慎微的戚将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他如今是蓟镇练兵总理兼总兵官,蓟州、昌平、保定的官兵都受他节制,顶头上司蓟辽总督是他的伯乐谭纶,负责军事的大学士,是他的恩主张居正。戚继光终于彻底没有了掣肘,可以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了。
当然现实的问题不会只靠精神就能解决,还得绞尽脑汁想办法。
戚继光这个蓟镇总兵,主要防范对象是辽东的朵颜三卫和瓦剌残部。他遇到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敌人都是骑兵,而明军以步卒为主,是以只能被动防守。而且他赖以成名的鸳鸯阵,也在来去自如的蒙古骑兵面前丧失了威力。
戚继光发现,在北方作战时,对火器的依赖远超过在南方抗倭。然而大明的火器完全不足以让士兵信任。
大炮机动性差,无法野战,而琳琅满目的火铳非但容易炸膛,且通常五十步内才有杀伤力。士兵们慌乱之下,往往在射程之外就开了火,再装填已经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看着鞑子骑兵冲过来……
唯有仿造的鸟嘴铳射程够远,但发射步骤繁琐。士兵在训练时还好,一旦上了战场,面对铺天盖地的骑兵冲锋,登时就会手忙脚乱,往往打不了两枪又被骑兵贴脸……他们手里重金打造的鸟嘴铳,便成了烧火棍。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赵昊受张居正委托,以内阁之委员,督导南京工部军器局改进火器。他这才能名正言顺的从南京军器局抽调熟练工匠,在西山岛成立火器研究所,名正言顺的造枪造炮。
虽然他造的量着实大了点,隆庆式定型一年来,已经造了整整三千支,而且是标准化生产,零件可互换那种。
火器研究所不能总占朝廷便宜不出成果吧?何况赵昊也真心实意想助戚家军一臂之力,早日平定北疆,让大明百姓少受点罪。所以这次见面,他专门让人准备了一百条隆庆式步枪,送给戚继光。
这种自产的初代燧发枪,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对朝廷保密,不然也不会命名为‘隆庆式’。何况也根本没法保密,保安队已经基本完成了换装隆庆式,难保会流出去几杆。到时候让朝廷问起来,事情反而大条了。
~~
戚继光果然识货,马上抄起一条隆庆式来到屋外。按照赵昊所说流程,接过一枚纸壳定装子弹,用牙咬破弹尾,将火药倒进引药锅,扣上锅盖。然后拔下通条,将子弹送入枪管,用通调压实。
收通条,举枪,瞄准,射击!
嘭地一声,百步之外的柳树上,掉下一只可怜的小家雀,都被打得没了鸟样。
但戚继光并不停止射击,继续重复上述的动作,直到连打了五枪,整个院子都白烟弥漫了,他才一边收枪清膛,一边赞道:“好枪,省了两个步骤,比鸟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