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七真书院>历史军事>红楼如此多骄> 第180章 焦爵爷初巡蒙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 焦爵爷初巡蒙学(1 / 4)

转过天到了四月十九。

焦顺一早出了家门,却并未赶奔工部衙门,而是穿正阳门到了外城,又沿街直奔西南角的右安门而去。

京城左近里的工坊都是正月初九复工。

到四月初九整好三个月,又花了七八日统计造册,昨儿各工坊拢共六十余名工读生,就已经进驻了左安门附近的管办蒙学。

今儿,则是要正式开课了!

焦顺做为勤工助学的发起人,虽然因为礼部要死了不肯让步,没能拿下蒙学的管理权,但出席一下开学典礼,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礼部那边儿,显然并不准备为这些工读生搞什么入学仪式。

京城有句俗话,叫做‘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左安门蒙学位于外城西南角,这片儿虽也沾了个‘西’字,却和‘贵’字完全搭不上边儿,早二三百年就是有名的穷地方。

当初夏太祖设置官办蒙学的时候,因一应挑费都是朝廷出,这左安门蒙学反倒比别处规模更大,鼎盛时期足有近千学生在读。

不过随着朝廷的拨款越来越少,学费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在贫民区开办的蒙学,自然也比别处更早的衰落了。

到如今,还在正常使用的就只余下两间教室,就这还时常招不满人。

这次将工读生们安排在此处,也算是废物利用了——那些旧教室经过简单翻修之后,一部分可以改成大通铺宿舍,老匠人们教学时要用的器械,也都有地方摆放。

却说焦顺驱车到了蒙学。

赵彦、刘长有二人领着几个差役,早已在门前恭候多时,但内中却并不见蒙学的院长、教谕等人。

见焦顺在人群中扫视,赵彦忙上前讪笑着解释道:“周院长偶感不适,所以、所以未曾到场。”

瞧他这一脸尴尬的,就知道肯定是另有隐情。

再者说,院长既然因病来不了,就该安排其它人出面接待才对,现下却只有杂工所的官吏在此,这周院长的态度不问自明。

不过这也正常。

如今的官办蒙学本就是落魄文人的集散地,愤世嫉俗的有之、自命清高的有之、更多的则是一些得过且过的混子。

能担任院长的,多半不会是后者。

而不管是愤世嫉俗还是自命清高,看不起奴籍出身幸进为官的焦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等人因少在官场历练,倒比那些得了正经官身的还要古板守旧。

焦顺对此倒并不在意。

反正他这次来,主要是来看学生的,对于老师如何倒并不关心——主要是关心也没用,蒙学的人事管理权在礼部手上,焦顺最多也就能管一管来传授经验的老匠人们。

当下直入主题道:“那群工读生呢?”

‘工读生’这个名词,自然是焦顺新造的。

“应该正在吃早饭吧?”

赵彦不太确定的答道,紧接着侧身往里一让:“大人,要不卑职先带您过去瞧瞧?”

焦顺微微颔首,赵彦和刘长有便在前面带路,拐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院当中。

一进门,就见东侧廊下或蹲或站的聚集着几十个人,一水儿的都是精壮汉子,年龄大多在二十到二十五岁之间,其中更有多一半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原本按照上面的决议,是准备先招收一批十几岁的青少年,一来少年人容易管理学东西也快,二来也不至于耽搁了工坊的生产任务。

焦顺最初也是这么想的。

但在进行了详细调研之后,他却力主拔高了前两批工读生的入学年龄。

原因很简单,工读生们在完成短期培训之后,肯定有不少人要走上基层管理岗位,但这年头工坊里最讲究论资排辈,想让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半大娃儿,去管理自己的叔伯兄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虽说靠着官方手段,也不是不能强力推行下去。

但焦顺要的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